法治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安全是群众幸福的底线。近年来,衡阳市衡山县烟草专卖局始终将普法宣传作为践行法治责任、守护群众权益的重要抓手,以“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深耕校园、社区、乡村三大场景,通过分众化、互动化、常态化的普法实践,让烟草专卖法律法规从“纸上条文”变为群众身边的“维权利器”,在潜移默化中筑牢社会安全的法治防线,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而坚实的法治力量。
普法进校园 守护“年少的你”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校园是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衡山局以“护苗成长”为己任,将烟草专卖法律法规与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用法治为年少的他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普法课堂)
“同学们,你们知道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是违法的吗?”在衡山县城北小学的课堂上,衡山县局普法志愿者杨柳正通过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等方式,为学生们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条款,并通过“法律知识抢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原来买烟卖烟还有这么多法律讲究,以后我不仅自己不碰,还要提醒爸妈拒绝烟。”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后说道。
“校园普法不仅是教孩子们懂法,更要让他们学会用法保护自己。”衡山县局主要负责人彭毅表示,将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祖国的“花朵们”筑牢安全思想防线,法治护航青春的成效逐步显现。
普法进社区 守护群众“钱袋子”
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衡山县局以社区为支点,将普法宣传与基层治理相结合,聚焦群众财产安全,让法律知识成为守护“钱袋子”的有力武器。
(普法进社区)
“李大爷,您看这个宣传单,上面写着发现有人无证卖烟可以打12313举报电话,还有奖励呢!”在开云镇紫巾社区,普法志愿者杨波正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为了让老年人、流动人口等群体也能看懂法律知识,志愿者们特意将法条转化为“方言顺口溜”“漫画图解”等宣传手册,教大家如何避免因购买假烟、劣质烟而吃亏。
社区里,既有辛苦攒下养老钱的老人,也有刚入社会的年轻上班族,他们的“钱袋子”里装着生活的底气与期盼。普法工作者走进楼栋、来到广场,用拉家常的方式拆解“冒充客服退款”“虚假投资”“保健品诈骗”等常见骗局,用真实案例警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手把手教大家识别钓鱼链接、保护支付密码,下载“反诈”APP,提醒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社区民警或拨打110。
这场家门口的普法,不仅让居民看懂了法律条文里的“防骗指南”,更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意识融入日常。当社区变成普法的主阵地,当居民都成了反诈的“明白人”,群众的“钱袋子”才能被护得更牢,社区的烟火气也才更添安心与踏实。
普法进乡村 守护乡土安宁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衡山县局将普法宣传延伸至乡村,结合乡村特点精准施策,用法治力量守护乡土间的安宁与和谐。
针对乡村烟草零售商户分布分散、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的情况,衡山县局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集市,对小卖部、杂货店经营者开展“一对一”普法。
(普法进乡村)
“贺大妈,您这店卖烟得先办许可证,要是卖假烟或者向娃娃们售烟,可是要违法的。”志愿者黄晓用朴实的语言讲解《烟草专卖法》要点,还带来周边乡镇的违法案例,让商户们直观了解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以前哪懂这些,现在明白了,合法做生意才能安心。”贺水云当即表示要申请许可证。
考虑到乡村群众获取信息渠道相对有限,衡山县局在乡镇设立了基层新桥工作站,工作站常备宣传展板、法规手册和仿真烟草制品模型。定期为群众展示假烟的辨别方法,及时告知村民遇到烟草消费问题可拨打的维权电话,还现场受理许可证办理咨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法服务,确保普法不留死角。
通过“普法进乡村”活动,乡村烟草零售商户持证经营率大幅提升,非法售卖烟草制品现象明显减少,村民们买烟更放心,乡村的生产生活秩序愈发井然。“看着村里少了假烟贩子,大家消费踏实了,邻里间因买烟起纠纷的也少了,这就是普法带来的安宁。”新桥镇黄泥村村委会主任高军庚说道。
从校园到社区,从乡村到群众,衡山县局持续做好“普法答题卷”,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下一步,衡山县局将继续创新普法形式,延伸普法触角,让法治精神融入城乡肌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衡山、法治衡山贡献更多力量。(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