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思政课”绘就青春底色——新疆科技学院“大国边疆,青春笃行”社会实践团在克州阿克陶县红新村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2025-07-16 14:30:44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近日,新疆科技学院团委组建的“大国边疆,青春笃行”社会实践团深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红新村,以沉浸式实践让理论扎根大地,精心打造兼具深度、温度与广度的“实践铸魂课”,为新

近日,新疆科技学院团委组建的“大国边疆,青春笃行”社会实践团深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红新村,以沉浸式实践让理论扎根大地,精心打造兼具深度、温度与广度的“实践铸魂课”,为新时代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起生动范本。

以“信仰教育”为魂,让思政课扎根边疆大地

实践团深融边疆热土,以肃穆的升旗仪式锚定爱国教育。成员与柯尔克孜族村民并肩而立,目光如炬共仰国旗升腾,家与国的血脉羁绊在凝望中灼灼涌动。当踏入老党员与护边员的小院,“活历史”便如清泉般注入思政课堂——75岁的阿卜都阿帕尔老人讲起边疆建设往事,字字带着岁月的灼温,在青年心头烫出老一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印记;护边员阿卜杜加帕尔在修道路时的一句“每寸土地都是祖国的,守好这里就是守安宁”,朴实却重如千钧。家国情怀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铅字,而是混着汗水与泥土的真切体悟——青年们在倾听中读懂坚守,扎根边疆、奉献祖国的信念,循着鲜活足迹拔节生长,终成深扎热土的精神根脉,任风沙吹打亦坚如磐石。

以“民生实践”为基,让思政课浸润民心温度

“大思政课”的生命力,正涌动在与群众同呼吸的脉搏里。实践团以“办实事”为支点,拭去炕头的岁月积尘,递上带着温度的生活物资,轻搭老人青筋虬结的腕部量取血压,蹲在暖阳里细说健康常识。当老人那句“国家没有忘我们”的哽咽,恰是对“思政课何为”的最佳作答——从课堂到田间的跨越,从理论到行动的转化,青年学子在躬身服务中悟透,“民生无小事”从来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窗明几净里藏着的民心所向;“民族团结”也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递接热茶时掌心相触的温度。

以“文化交融”为桥,让思政课联结民族情感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更是“大思政课”浸润心灵的重要载体。实践团与村民共绘的主题壁画,将党的政策与各族群众的美好愿景熔铸成生动的视觉语言,化作墙壁上“无声的思政课”;“红领巾小课堂”里,儿歌传唱与绘本共读点燃的不仅是孩子们眼里的求知光,更是播下了各民族语言互通、心灵相契的火种;书画剪纸工作坊中,“石榴抱籽”的纹样、“国泰民安”的题字,以鲜活的文化符号承载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认同。

从趣味运动会上的默契配合,到饺子宴里的技艺相传;从联欢晚会上的载歌载舞,到集体舞步中的手手相牵——这些浸润着烟火气的文化实践,让“行走的思政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粘合剂”,以润物无声之力将“四个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心灵。

新疆科技学院团委将持续深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项目,以“理论+实践”创新育人模式,统筹特色社会实践基地,一体推进校内校外实践,教育引导新科院学子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新疆科技学院团委 阿通古丽·吐逊江)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