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蝉鸣扣响年中序章,卷烟零售市场在暑热中迎来“中场战事”。在湖北省枣阳市,零售客户们以“持恒致远”的信念,将日常经营的点滴积累化作突破瓶颈的功能,在市场波动中稳扎稳打,于服务升级中厚积薄发,用持续的坚守与创新勾勒出行业发展的生动图景。
终端焕新:从“颜值”到“价值”的蜕变
终端形象的提升,是一场始于颜值、终于价值的持久战。在枣阳市前进路,贾不了名酒商行老板贾富翔的转型故事颇具代表性。2018年开业时,这家副食店因陈列杂乱、环境陈旧,顾客进店率不足30%。2023年,在客户经理吴杰指导帮带下跑市场、学经验,收集汇总制定具体措施,贾富翔后先后投入20万元进行全店铺打造:拆除老式货架,引入智能烟柜和LED灯带;划分“名酒品鉴区”“特产展示区”“便民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安装知音通系统实现全商品扫码管理。打造后,店铺月均销售额从2.8万元跃升至6.5万元,卷烟毛利率提升8个百分点,更成为城网市场的“网红打卡点”。
(贾富翔打造升级后的店铺环境)
这样的蜕变并非孤例。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通过“终端打造焕新计划”,分时段、分线路定制可调节层板的陈列货架,引入“卷烟+非烟”组合展示策略,将卷烟陈列从“按价格分类”改为“按消费场景分类”,婚庆用烟专区、户外休闲烟品组合等创新陈列,使卷烟动销率提升21%。
同时,枣阳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更以“标准化+个性化”双轮驱动,为终端形象升级提供专业支撑。从标签规范、陈列美学、灯光设计等维度制定细则,指导零售客户打造“黄金陈列带”,使打造后的店铺卷烟销售额平均增长20%。
精细管理:数字化赋能终端升级
(客户经理帮忙零售客户用手机打开“经营秘笈”)
终端扮靓不仅是视觉革命,更是经营逻辑的重构。在枣阳市前进路,零售客户申丽红在客户经理丁飞越关心呵护下,正用“笨功夫”夯基础、以“巧心思”谋突破相得益彰。每日关店前用知音通系统生成“经营秘笈”,结合手机记录偏好,动态调整卷烟陈列位置,将滞销烟品和高毛利非烟商品捆绑销售,有力缩短库存周转日期。
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数字化工具为“画笔”为终端精心管理勾勒出清晰路径。时下开发“智慧监管平台”零售客户通过“店铺专属码”可实时查看检查记录、消费者评价及经营建议,专卖人员则能通过数据看板动态调整监管策略,实现异常店铺识别准确率。
针对农网客户数字化短板,枣阳烟草专卖局推出“驻店蹲点”服务:客户经理吴杰在农网客户孙永勤店铺驻守一周,发现村民傍晚集中购烟的习惯后,指导客户延长营业时间至十点,并在店前设置纳凉区,夜间卷烟销量因此提升30%.这种“数据洞察+场景适配”的模式,让农网终端也能精准捕捉消费需求。
(图为客户经理指导客户学习经营数据洞察场景)
文化赋能:特色主题点亮终端活力
当终端建设融入文化基因,平凡店铺便拥有了独特的“记忆点”。前进路零售客户张永辉将“鲜桃文化”深度植入终端:卷烟陈列柜旁摆放鲜桃种植技术指南,收银台张贴“购烟送鲜桃种植技术手册”海报,甚至推出“品烟+鲜桃品尝”体验套餐。这种“文化场景化”策略使店铺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桃乡窗口”,特产销售额反超卷烟,月均增加收入1.5万元。
图为客我同心宣传枣阳鲜桃文化场景
老城区的“戏曲主题烟酒店”则以文化共鸣吸引中老年客户群。零售客户高作军年青时在剧团唱戏,退休后从事烟酒零售行业。他将白字戏和现代唱段融合,每天傍晚时分在店铺门口即兴发挥,赢得周边群众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店铺更成为本地戏曲文化传播的“微阵地”。
枣阳烟草通过“文化赋能”放大文化价值。分线路、分街区设置红色文化照片墙、惠民旅游线路展示区,结合直播带货推广红色文旅纪念品,使店铺成为“网红打卡点”,这种“文化引产+产品变化”的模式,为终端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从尘土飞扬的乡村小店到精致现代的示范终端,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枣阳烟草的零售客户用“持恒”二字诠释终端升级的真谛。当智能烟柜取代了老式货架,当文化元素融入陈列设计,当便民服务成为终端标配,这些默默坚守的零售客户,正在用日复一日的努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最生动的注脚。(丁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