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坵村里见坚守,青年寻脉传薪火

2025-07-14 10:37:4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晴2025年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寻脉青松传非遗,织梦文旅绘新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入这片文化厚土,以理论宣讲与人物寻访双线并行,开启乡村振兴调研首日探索。上午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晴

2025年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寻脉青松传非遗,织梦文旅绘新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入这片文化厚土,以理论宣讲与人物寻访双线并行,开启乡村振兴调研首日探索。

上午,实践团队抵达源芳乡幸川村,在村文化教室为儿童与老人开展理论宣讲。以“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团队精心制作 PPT,将理论转化为质朴语言,用鲜活案例让晦涩知识通俗易懂,使理论种子播撒在听众心间。这场兼具 “泥土味” 与 “时代感” 的宣讲,如清泉浸润乡土,推动党的理论在乡村落地生根。

(图为团队成员对幸川村儿童进行理论宣讲)

下午,团队循村干部指引到九坵村,寻访 “乡村健康守护者” 吕月升医生。“全国满意乡村医生”“黄山好人” 的牌匾,是他 27 年坚守的见证,也是乡村 “守护者” 价值的缩影。1998 年至 2025 年,从青丝少年到两鬓染霜,吕医生以 30 万人次诊疗记录、2500 次免费出诊、85 次危重病人转送,在方圆十里刻下 “医者仁心” 印记。他如乡村建设的基石,虽无惊天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为乡村稳定与发展托底。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吕医生)

(图为实践团队在九坵村)

谈及坚守动力,吕医生眼中闪着温暖光芒:“村民康复时的微笑,见面时的招呼,能认识我是村里的医生,就是我价值的体现,证明我还有用。”话语道出乡村建设者最朴素的追求,这种价值无关名利,在于被需要、被依赖的踏实感。

吕医生的故事映照出乡村对青年的迫切需求,也是他对青年的期许。27 年间,他从 “意气风发的青丝少年” 变为 “两鬓染霜的半百之人”,背后是乡村人才断层的隐忧。当下,许多青年在城市内卷中迷失,却忘了乡村能给予独特馈赠:付出能被看见,努力能切实改变生活。吕医生用 27 年证明,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发展,平凡坚守也能绽放超越功利的光芒。

文字 严馨雅

图片 何晓静 陈梦然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