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三峡大学“长江轻舟”社会实践团走进三峡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三峡馆、工程馆、水电馆,在历史与科技的交织中,不仅探寻了三峡工程的宏伟历程与深远影响,更深刻感悟其在护佑长江黄金水道、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以及引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时代意义,激扬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三峡馆:百年梦想照进现实,青春感悟家国情怀
步入三峡馆,中华民族治水兴邦的百年梦想与不懈奋斗历程扑面而来。展厅通过丰富的实物、影像与互动装置,系统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水资源状况及抗洪实践。从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最初设想,到一代代建设者的艰辛探索,再到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工程全面开工与卓著运行效益的全链条,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意志与卓越智慧。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三峡工程的诞生,凝聚了党和国家的远见卓识与亿万人民的众志成城。一位队员在参观笔记中写道:“这座大国重器,是国家战略意志与人民伟大创造力的生动诠释,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工程馆:绿色发展绘就新画卷,青年实践贡献新作为
转至工程馆,“绿色长江”主题展区成为实践团关注的焦点。这里集中展现了三峡工程在构建长江生态文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科学优化水库调度、持续推进水土保持、严格实施污染防控,确保库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组数据清晰表明,三峡工程在提升防洪能力的同时,极大改善了航运条件,实现了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年货运量突破1亿吨,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与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也为未来三峡水运新通道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水电馆:科技创新点燃新引擎,专业学习激荡思想火花
水电馆内,琳琅满目的水电设备模型与复杂的电力系统原理图,为工科背景的队员们提供了专业学习与思想碰撞的平台。水电科技展区系统梳理了我国水电技术从早期探索到如今智能发电机组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展现了我国水电事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辉煌成就。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队员们围绕水轮机模型展开热烈讨论,彰显科学探索精神。讲解员阐释道,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正朝着更安全、更高质量、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阔步前行。
在互动体验区,队员们通过模拟操作,直观感受水电调度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指令,背后却需综合考量发电效率、防洪需求、生态保护等多重因素。”一位队员深刻感悟:“这让我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应用从不是孤立的,必须结合多学科、多领域进行系统集成,才能真正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满载收获。走出博物馆,回望三峡大坝的壮阔身姿,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对三峡工程的综合价值有了全新认知,更深刻理解了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厚植家国情怀,勤学苦练、勇于探索,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筑牢长江生态屏障、建设更高效的长江黄金水道和三峡水运新通道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