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秋,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浙南山脊,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长川村文化礼堂屋顶的200余块光伏板瞬间泛起粼粼波光。这些深蓝色的“阳光捕手”正以每小时12到20度的发电量,将金色阳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
图为新长川村屋顶光伏。潘婷摄
“两年前村民问我‘晒太阳真能生钱吗’,现在大伙儿主动问‘我家屋顶也能装吗’。”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烟草专卖局驻村指导员楼俊涛看着墙上的电表,上面跳动的数字记录着这个山区村庄的非凡蜕变。村里的光伏项目年收益4万余元,点亮了3个民生改善工程。
从“异想天开”到“全民共识”
“装些板子晒晒太阳就能生钱,靠谱不?”“我们的屋顶能承受吗,出了安全问题谁负责?”2022年底,楼俊涛刚来到新长川村,经过三个月的实地勘察、专家咨询和政策研究,他向村双委提出了光伏项目方案,村民们接踵而至的质疑声,楼俊涛至今记忆犹新。面对质疑,楼俊涛带着技术团队给出的专业方案和其他乡村案例、测算数据,一点点消除村民的顾虑。在各界的支持帮助扶持下,最终拿下光伏项目,实现全村包括文化礼堂在内的4处屋顶安装户用光伏,面积达到400余平方米,新长川村成为缙云县第一个通过对口帮扶建成光伏项目的村落。
图为楼俊涛(右四)和相关人员开展屋顶光伏项目现场勘测行动。夏浩坚摄
在文化礼堂前,楼俊涛和村双委同志们经常开起“现场教学会”。“大家看这个APP,上个月咱们村总共发电1万度左右,卖电收入加政府补贴总共进账0.4万元。”他滑动着手机屏幕,蓝色的柱状图清晰显示着每日发电量曲线,“特别是晴天,发电量能够突破500度。”
陈婶笑眯眯道,“夏天这几个月可是我们的‘黄金季节’。”“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晒晒太阳’还能领钱,儿子都说我赶上好时候了,多亏了俊涛的想法。”
楼俊涛指着光伏板介绍道,“这套系统设计寿命40年左右,预计能为村集体累计创收超150万元。”说话间阳光在光伏板间流转,跃动的光点像撒落田野的金色种子,为新长川村种下了崭新的未来。
图为楼俊涛(右一)和村双委同志查看光伏项目落地情况。潘婷摄
阳光账本里的民生温度
正午时分,村中的养老照料中心飘出梅干菜蒸肉的香气。“奶奶,光伏赚的钱够加半年菜了,您尽管吃。”楼俊涛给82岁的陈奶奶又添了勺梅菜肉。自从光伏收益注入,免费就餐的老人年龄门槛下调了5岁,8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到食堂免费吃饭,食堂每周都能新增鲜肉和时令蔬菜。88岁的周爷爷捧着汤碗感慨,“我有福气呀,俊涛说我吃饭不用收钱,顿顿荤素搭配,我这把老骨头越活越硬朗。”
图为楼俊涛(右二)在养老照料中心为老人打饭菜。潘婷摄
光伏项目落地后,村会计周老师翻着账本如数家珍,“去年的收益大多用于村集体建设了。”首先河边护栏和道路亮化工程已经投入建设,更让村民翘首以盼的,是那座见证村民成长古宗祠改造工程,不仅是斑驳的戏台将焕新,还会新增现代化音响设备,扩大活动场所,让村民既能看戏、办红白喜事,又能纳凉话家常。“以后就能在自家宗祠搭台子做戏,再也不用跑隔壁村了。”村民周子文看着施工队直乐呵。
站在光伏二期项目工地上,楼俊涛指着规划图上的红色标记说道,“专家帮我们测算过了,二期投入使用后,年收益又能翻番。”这条“晒着太阳挣钱”的新路子,正照亮更多乡村振兴的可能。
暮色渐沉,路灯亮起,新长川村的“阳光账本”不停发亮。正如楼俊涛常说,“只要追着光走,就没有照不亮的角落。”山里的阳光也能通过那片片蓝板,转化为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