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綦江区东溪镇阳光炽烈。綦江区妇联、团区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一群来自重庆移通学院“綦韵东溪·移路同行”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志愿者正以独特的方式在乡村土地上刻下青春印记——他们不仅带来了故事与歌声,更将红色基因的传承融入孩子们指尖的斑斓创造,为乡村美育注入澎湃新活力。
而后,老兵化身“红色讲师”,党旗、国旗、军旗在他们手中展开,每一抹红色承载的厚重信仰如涓涓细流浸润童心。当孩子们伸出小手,在老兵引导下仔细拼贴镰刀锤头图案,一面面亲手完成的小党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镰刀锤头不仅是拼贴的图案,更是忠诚与热爱的印记悄然种入心田。
随后,清澈而坚定的童声唱响《红星闪闪》。孩子们昂首挺胸,歌声如炬,映照出新时代少年心中澎湃的爱国情、报国志。此刻,革命精神不再仅存于历史书页,它以可触可感的方式,在代际指尖的传递与童声的共振中完成了生动传承。
下午,美育的舞台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光彩。移通学子精心策划的非遗与红色文化交融之旅,使宏大叙事化为孩子们指尖的璀璨星河。“这颗红星要贴得亮亮的!”稚嫩童声中,巍峨华表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孩子们专注拼贴下,由千颗闪亮“钻石”渐次浮现。宏大历史图景借由微观创造,变得触手可及。
柔韧竹篾在小小手指间灵活穿梭,经纬交织中渐渐成型为红星与帆船。古老竹编技艺在童稚的指尖重获新生,成为承载红色记忆的当代载体。
红纸在剪刀下翻飞,展开时,“丰收袋”的吉祥寓意、传统窗花的精巧纹样跃然眼前。这镂空艺术让朴素祝福与民俗记忆在孩子们手中流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无声语言。
移通学子搭建的,是一座贯通历史与未来的美育桥梁。童真视角下的红色表达与古老技艺的当代表达于此奇妙碰撞。钻石画激活红色记忆,竹编传承非遗薪火,剪纸唤醒民俗智慧——美育实践超越了单纯技艺传授,成为一场深刻的文化认同与价值传递之旅。
两场活动,同一群青春身影。“綦韵东溪·移路同行”团队以智慧与热情,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在乡土大地的可为空间。他们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窗口,更探索出一条红色教育融入美育的实践新路。当童心与巧手相遇,当青春深入乡土,革命薪火便在这份鲜活的创造性传承中生生不息,照亮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长远征途。
这一日,东溪镇的阳光不仅照耀着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更照亮了青春赋能之下,美育种子如何在乡村沃土中萌发新芽。青年们以行动印证:当巧手赋予传统新生,当童心被信仰点亮,最深沉的文化传承便寓于最质朴的创造之中,最遥远的未来就握在最年轻的手上。(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