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以其独特的“以柔克刚”的特点,是最适合乡村慢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预防的运动之一。自 2023 年起,郑州大学“云手糖消”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奔赴全省多地,持续开展太极拳推广与乡村慢病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系列志愿活动,为周边农村地区城乡居民带去别开生面的健康促进体验,以实际行动探索文化传承与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创新路径,成效斐然。
巩义西村----调研开路,精准把脉
2025年6月27-29日,志愿队受巩义市太极拳协会副主席及巩义市健身气功协会的总教练沈丽晓老师邀请,来到巩义以西村为圆心开启为期三天的太极拳控糖志愿服务的序幕。队员们精心设计问卷,围绕居民对太极拳的认知、参与频率及练习效果展开细致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太极拳普及情况与练习现状。“我们了解到,虽然太极拳在乡村地区有广泛群众基础,但系统练习且掌握正确方法的人群占比不足三成。”项目负责人王靖鸥博士介绍。基于调研数据,志愿者们因材施教,为初学者从站桩呼吸教起,为进阶者优化动作细节与呼吸配合。
每日清晨,公园内身着白衣的志愿者与居民一同练习,队伍逐渐壮大。当地村民王阿姨感慨:“以前跟着视频瞎练,动作变形也不知。多亏了志愿者,现在高血糖的老毛病都轻了不少。” 经过 2023 至 2025 年的持续推广,该公园已成为当地太极拳爱好者的重要聚集地,每日晨练参与人数翻了一番。
回郭镇人民公园----科学引领,点亮慢病干预新希望
回郭镇人民公园是志愿队聚焦糖尿病干预的重要实践地。“我们发现,近六成老年居民血糖超标却缺乏科学运动管理。”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天健生物医学实验室研究员叶佑丕分析道。据此,由团队中三位资深教练定制简化太极拳,搭配控糖饮食建议。每周三次的集中教学,志愿者实时监测心率与动作规范,定期采访练习效果。
鲁庄镇与芝田镇----文化深耕,唤起乡村活力
鲁庄镇与芝田镇的活动更具本土特色与深度。2023 年9月,队员们深入走访村落,挖掘当地太极文化历史,联合村委打造“一村一品”太极角。在鲁庄镇,志愿队与老艺人共同复原陈式太极老架,吸引周边村落拳友前来交流。村民老李自豪地说:“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又活了。”在芝田镇,志愿者将传统拳谱简化为朗朗上口的口诀,方便记忆传播。如今,两镇的晨练队伍从起初 30 余人壮大至 200 多人,乡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以拳会友健康同行。经过 2023 至 2025 年的持续耕耘,当地已培养出 10 余名村民成为本土太极教练,形成了可持续的文化传承与推广模式,太极拳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闪亮名片。
栗子沟与官庄文化大院----数智赋能,构建长效机制
栗子沟与官庄文化大院的探索聚焦于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太极拳练习效果与长效管理。志愿队推广太极相关智能练习辅助工具,村民可通过动作示范视频学习,志愿者给予指导,从而提高练习规范性与积极性。官庄文化大院内。文化站站长感慨:“科技让传统武术焕发新生,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被彻底点燃,练习太极拳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活动至今,当地村民因太极拳练习而改善健康状况的案例不断增加,形成了良好的健康促进氛围。
荥阳市与盛和苑社区----医养融合,打造城市健康新范式
在荥阳市及盛和苑社区,志愿队构建起“太极 + 社区养老”服务生态。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内慢性病老人制定“运动处方”,将太极拳动作分解融入日常康复训练。75 岁的刘奶奶在志愿者指导下,通过三个月练习后感到关节及四肢活动的不适感消除了。 据估计,自 2023 年以来,社区老人因慢性病并发症住院率同比下降 30%,太极拳已成为社区健康养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悉,郑州大学“云手糖消”志愿队是由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多位博士生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多位教练及老师、获多地太极协会大力支持,以专业为基、以热忱为翼,让古老的太极拳在新时代乡村与社区绽放新光彩。从 2023 年到 2025 年,志愿队的脚步遍布多地,持续为基层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路径。未来,团队将继续深挖文化与健康融合潜力,推动这一模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郑大力量”。(王靖鸥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