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眼下正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受前期持续强降雨影响,部分乡镇地块土壤墒情饱和,个别地块积水仍未退去,农机下地常陷“打滑陷车”困境,小麦适期播种面临“地难进、种难下”的难题,不少农户为此犯了愁。
商水县农业农村局为确保小麦顺利播种,紧急启动农技服务应急响应,迅速组建技术团队深入到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土壤状况、为秋种 “把脉问诊”,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 “四补一促” 精准方案,即补农时、补密度、补肥料、补药剂,促早发,全力保障小麦播种质量与后期生长。
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种粮大户周群元的田地中,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员刘林业正在耐心地向他讲解应对措施:“晚播不代表减产,当前小麦播种需牢牢把握‘土壤墒情’核心,严格执行‘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三大原则,通过‘四补一促’技术措施破解晚播困境。”周群元一边认真听着,一边频频点头,脸上的愁容逐渐消散:“多亏了你们来了,不然我真不知道啥时候能种完呢。有你们来做指导,我心里就有底了。”
刘林业说:“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品种选择补时差,优先选用熟期偏早的高产稳产品种,腾茬较晚的地块则选用弱春性品种;二是科学施肥补养分,坚持氮、磷、钾均衡供应;三是调整播量补密度,按照每晚播2-3天,亩播量增加1斤的标准动态调整;四是提升质量补效益,严禁在土壤过湿时进行秸秆粉碎、耕翻整地和镇压作业,采用宽幅播种技术提高播种均匀度。”
在农业技术员的保驾护航下,周群元迅速组织人员和设备,按照 “四补一促” 方案展开行动。据了解,为让技术方案落地见效,县农业农村局已组建5个农技指导专班,120名技术员分片包联全县23个乡镇(街道),走村入户进田间,累计开展指导1200余次,发放《晚播小麦管理技术要点》手册10万份。靠着“专家+技术员+农户”的联动,预计11月上旬就能把麦子全种上。
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金旗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构建‘墒情监测-技术指导-问题解决’闭环机制:一方面动态跟踪墒情,精准推送播后查苗补苗、冬前镇压等关键措施,守住小麦越冬安全线;另一方面系统总结此次抗湿晚播经验,把成功做法提炼为标准化实用技术,纳入农技推广长效体系,从根本上帮助农户应对播种挑战,为明年粮食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伟光 通讯员 高玉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