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郸城县通过“政府引导、乡镇协同、企业运作、惠及农户”方式,组织收储企业免费提供秸秆离田服务,将令人头疼的“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能源”,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近日,在周口国家农高区的农田里,记者看到数台大型秸秆打捆机轰鸣作响,所过之处,散落田间的秸秆被迅速吞入、压实,随后“吐”出一个个规整坚实的方形草包。转运车辆紧随其后,快速将草包装车,直接运输至周边生物质电厂。从粉碎、打捆到清运,整个流程高效顺畅,昔日秸秆遍地的农田瞬间变得整洁有序。
种植大户仵剑杰说:“我今年种了2600多亩玉米,政府组织企业免费到地里清运秸秆,既省时又省力,而且收拾得特别干净。这样不仅能减少来年病虫害发生,还不耽误我紧接着整地秋种。”
以往让群众劳心费力的秸秆,如今在政府的协调和企业的专业服务下,无需花费一分钱就得到了妥善处置,不仅从源头消除了焚烧安全隐患,而且节省群众秸秆粉碎支出。
郸城县玖牧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建臣说:“我们公司投入了9台粉碎机、5台打捆机、14辆转运车,每天能处理玉米秸秆2000吨左右。按照‘应收尽收、免费服务’的要求,由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各乡镇种粮大户,我们则及时上门作业,把秸秆从田间拉回仓储点,再通过二次转运送往生物质电厂,让原本的‘废料’变成能创造价值的‘原料’。”
为实现秸秆离田全域覆盖,郸城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了多家像玖牧草业这样的规模收储企业,构建起高效的联动机制。这些企业共投入近百台专业机械,建立了从“乡镇联系、企业响应”到“田间处理、专车转运”的全链条服务模式,确保了离田工作的迅速推进。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徐汝敏说:“我们推行这套模式,目的就是变堵为疏,既守住环保底线,又为农户谋实惠。不仅从根源上杜绝了焚烧现象,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关键的是打通了秸秆利用循环链条,为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田超 郸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