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大市场正变为强市场

2025-09-28 09:48:30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报记者 宋敏以郑州为中心,河南铁路运输3小时内覆盖全国过半人口,航空运输2小时内覆盖全国近九成人口;规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全省汽车整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全球首台”“全球最高&r

□本报记者 宋敏

以郑州为中心,河南铁路运输3小时内覆盖全国过半人口,航空运输2小时内覆盖全国近九成人口;规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全省汽车整车产量突破百万辆,“全球首台”“全球最高”“全球最大”等“河南造”大国重器持续上新;郑州机场高峰时段每2分钟起降一架货机,中欧班列业务网络通达40多个国家140余座城市……

这样厚实的经济基底、蓬勃的内生动力和强大的枢纽功能,正是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底气所在。

拥有1亿人口、超过2200万中等收入群体、1100多万户经营主体,“十四五”以来,河南用好市场资源和优势,加快打破小循环、畅通大循环,变大市场为强市场,为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从“新春第一会”谋划布局,到工作推进会再部署再推动,河南始终把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会议部署,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全省上下形成了高度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我省建立150项年度任务清单,开展10项重点事项攻坚,一系列切实举措相继落地。

聚焦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的痛点,颁布实施省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机制,出台省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办法,修订编制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整合构建全省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着力打通堵点,打造交通“一张网”、规划“一盘棋”、数据“一个库”、审批“一个章”,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社保关系便捷转移办理等政策持续推出。

破立并举间,大市场的活力被不断激发——

基建强脉,流通支撑更坚实。累计建成34座黄河桥,高速公路省际通道达41个,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增强。郑开同城等交通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郑机等3条城际铁路平均开行间隔压缩至20分钟,城市轨道交通开通线路494公里,都市圈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要素活流,配置效率再提升。郑州入选全国十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以“枢纽经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撬动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从平台建设到生态构建的“郑州路径”。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我省在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等47个领域推行专项信用报告,截至今年9月17日,已下载专项信用报告1.36万份,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43.2万份。

开放联动,跨区域贸易更顺畅。依托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区港一体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应用“空运进出境货物区港直达直装”模式,实现区港通关作业“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平均压缩通关时间60%,节省企业物流成本50%。今年前8个月,河南外贸进出口值历史同期首次超5500亿元,同比增长19.3%。

监管赋能,执法规范更透明。开封市推出“汴企通”扫码入企,检查部门入企必扫码,自动记录执法时间、人员、事由等信息,实时生成执法轨迹电子档案,有效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执法,2024年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65.2%。

政府提效,行为尺度更统一。我省印发相关管理办法,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分离”改革,南阳通过异地分散评标、AI辅助评标等进一步提高公正性,安阳实现5000万元以下房建、市政和小型水利项目机器自动评标,有效推动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激发企业参与竞争活力。

提标杆、重质效、当先行、作示范,河南将以“五统一、一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和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着力打造要素集聚的强磁场、投资兴业的黄金地、开放合作的桥头堡,让本地化与全球化相得益彰,形成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可感可及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