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平顶山,省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现场会召开。就在3个多月前,同样主题的会议在漯河落下帷幕。
两场会议,同一主题,“五基四化”作为关键词贯穿始终。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强基层治理队伍,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治理网格体系,提升基层治理平台运行质效——透视“五基四化”的治理脉络,五个基础如握指成拳,勾勒出河南的创新探索。
为何再开现场会?
把根本遵循和全会部署一体推进贯彻落实
从沙澧之滨到白龟湖畔,再度聚焦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背后深意,清晰而坚定:
其一,及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就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作出系统阐述,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升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把“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列入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加强社会治理进一步作出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这场现场会,正是要把根本遵循和全会部署贯通起来理解把握,一体推进贯彻落实,让顶层设计在基层的土壤中落地生根。
其二,好经验需要互学互鉴。
与会代表行走在平顶山城乡,所到之处,尽是生动的治理实践——
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内,大屏上数据奔流、指令秒达,守护万家安宁;宝丰县张八桥镇王堂村,幸福院里老人们围坐吃饭、笑语盈盈……
视线转向漯河,在这里,一条民情信息从网格员上报,沿着“社区—街道—区—市”四级闭环落实机制高效流转,“六情直通、四级响应”是一线治理的生动实践。
现场观摩,在碰撞中激荡新思路。两场现场会,是“行走的课堂”,让治理的智慧在互学互鉴和切磋琢磨中升华。
核心引擎是什么?
党建引领贯穿治理全过程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条红线。
在平顶山市东苑社区,一棵手绘的“组织树”形象地展示了治理体系:树根扎进居民沃土,树干是社区党委,枝叶则是党支部、社会组织、志愿队伍等多元力量。
这个拥有1万多人的社区,通过建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角落。
放眼中原大地,从城市社区到乡村院落,从网格管理到志愿服务,行之有效的治理探索背后,都贯穿着党建引领这条红线。
抓好党建引领这个根本,要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强基层治理队伍。具体来说就是——
强基础,先要固根基。农村和社区是必须守牢的“基本盘”,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同样需要集中攻坚,让党的组织无处不在、作用无时不有。
强治理,关键在强队伍。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驻村干部精准下沉,社区工作者配齐建强,村级协理员选育并重,“四支队伍”相互配合,共同构筑起基层治理的骨干队伍。
治理的落脚点,终归于“为民”二字。观摩途中,一位社区书记的话令人动容:“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社区食堂的一餐热饭,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温暖底色。
高效能治理如何实现?
“五基四化”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治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抵达。聚焦两次会议,“高效能”三字至关重要。
什么是高效能?是治理脉络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下情上达。
2.2万个基础网格、604个专属网格……在平顶山,这些精准的网格划分,不只是地图上的脉络,更是连接千家万户的纽带。在这里,网格员是信息员,更是民情观察员、矛盾调解员、服务代办员。
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内,一块巨型电子屏如同一块“数字镜像”,实时映照着这座城市的脉动。在这里,12345民生热线、综治、城管、网格发现、群众随手拍等平台实时连通,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基层治理实现“一网统管”。
如果说网格是遍布基层的“毛细血管”,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那么数智赋能就是精准高效的“智慧大脑”,让决策有依据、响应更迅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则能让网格的温度与科技的精度在制度的轨道上同频共振。
在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总能遇见一抹“志愿红”。2007年,退休老干部赵国锁和几位老党员穿上红马甲,“天桥义工”的故事从此开始。18年来,这支队伍像一棵生命力旺盛的树,新芽不断萌发——“妈妈团”用温情打破邻里隔阂,“大爷帮帮团”以阅历化解矛盾纠纷,“小杰听您说”俯身倾听居民心声。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两场现场会,微观如窗,可透视河南“五基四化”的治理脉络。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河南始终扛在肩上、拿在手中、放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