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稻浪千重。临近丰收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里,稻穗低垂,随风摇曳,刚经历“赶花授粉”不久的杂交水稻将在半个月后迎来丰收。
图为尤溪县台溪乡清溪村千亩制种基地。尤溪县局(分公司)供图
尤溪县地处闽中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78%,素有“闽中明珠”的美誉。近年来,该县立足优越的自然条件,以茶叶、烟叶和水稻制种为主,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融合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路径。
茶香氤氲,产业飘香聚人气
“尤溪红汤色红亮,入口蜜香浓郁、醇厚甘爽,是闽红功夫茶的后起之秀!”来台溪乡收茶的茶商杨智鑫这样评价道。
尤溪县台溪乡是尤溪红茶叶的核心产区,与其他地区农村人口外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依靠茶产业留住了人,更吸引了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里就形成了“家家种茶、户户制茶”的产业氛围。
图为尤溪县台溪乡清溪村茶山。尤溪县局(分公司)供图
近些年,为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尤溪县成立茶叶行业协会,通过推动加工设备迭代升级、制定生态防控规范、连续举办茶文化节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台溪乡也发展成为三明茶叶第一乡。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0.28万亩,拥有茶企200余家,生产尤溪红茶、尤溪绿茶等茶叶,年产茶叶超过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5亿元。
烟稻轮作,富民增收促振兴
除了茶叶外,烟稻轮作在促进尤溪农民就近就业增收上可谓同样亮眼。
“今年烤烟收了15万元,烟后制种还能赚个210万元!”刚交售完今年烟叶的尤溪县台溪乡清溪村村民郑世宽,算着账时眼角的笑意不自觉地流露。
这位曾在外打拼的“80后”,2009年返乡后,逐渐在田间找到了施展空间,不仅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制种面积达600余亩,而且他牵头成立的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农机设备21台,服务范围涵盖旋耕、起垄、播种、插秧、施肥、收割等各个生产环节,仅2025年,开展各类社会化服务面积就达1.8万亩。此外,不时还承担农业研学、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活动。在尤溪,像郑世宽这样依托“两叶一种”在家门口实现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不在少数。
图为郑世宽驾驶收割机正在田间收割水稻。尤溪县局(分公司)供图
为了着力壮大烟稻富民产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尤溪县依托国家级制种大县的基础优势,认真落实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烟稻产业政策、土壤保育、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种植主体“五个一体化”的政策举措,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针对频发的强对流、冰雹、暴雨、洪水等异常天气,烟草、气象、保险等部门加强应急响应联动,着力防范和降低因灾损失。
据悉,2025年,尤溪县烟后水稻制种面积达4.01万亩,烟后稻0.76万亩,稻烟轮作比例高达98.5%,预计年产种子840万斤,烟农户均售烟收入17万元,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农民增收上展现出担当作为。
“下一步,尤溪县清溪村将聚焦烟叶、茶叶、水稻制种产业,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搭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与收益提升。”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尤溪县清溪村第一书记张炳辉表示。
从两片叶到一粒种,从一块田到一座山,“两叶一种”让“闽中明珠”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愈发璀璨。(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