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鄂西北山区层林尽染。清晨的凉意尚未散去,南漳县长坪烟站的烟叶分级车间已是一派繁忙。烟农们搬运着金灿灿的烟叶,三十余名分级队员手指翻飞,按照色度、油分、长度等标准,对烟叶进行精准分级。他们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也有干劲十足的留守妇女和返乡青年。
“以前为了谋生,近的跑襄阳,远的跑沿海,一年都难回一次家。”分级队员马晓燕利落地分拣烟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围绕烟叶产业‘转’,春天育苗、夏天田管、秋天采烤分级,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老人孩子都能照顾上,心里特别踏实!”她的经历,正是南漳县众多山区劳动力从“外出奔波”到“返乡安居”的真实缩影。
南漳烟区大多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这里交通不便、产业单一,闲置劳动力就业渠道有限。近年来,南漳县烟草专卖局以烟叶产业为核心,通过培训技能、优化服务、强化引导,加快推进烟叶专业化服务进程,在助力烟农减工增效的同时,有效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
每到烟叶收购季节,南漳县四个烟叶收购站(组)可为周边群众提供200余个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烟叶分级员、成件打包员等。这些岗位不仅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更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
技术培训是确保烟叶分级质量的关键。南漳县局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逐步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分级队伍。具体实施中,由烟叶合作社统筹有经验、有意向的劳动力,烟叶技术员分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讲解部位识别、组别判定、等级认定等关键技术,并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聘用上岗。
“在这儿,烟叶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分级技术,只要勤快肯干,收入蛮不错的。”今年62岁的阳太坪村村民冯祖爱已连续六年参与烟叶分级工作。她满意地说:“年纪大了,外出打工难,有了这门烟叶分级技术,每年秋季都能为家里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批分级队员平时在家务农,收购前到烟叶分级点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不离乡”。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既盘活了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又解决了烟叶产业用工紧张的问题,实现了双赢。
烟叶分级不仅是村民增收的“金钥匙”,更是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益的重要一环。薛坪烟站站长宋福顺深有体会地说:“烟叶分级是个技术活,需要耐心和细心,更要熟悉烟叶的部位、水分、残伤、杂色等特性。我们招聘的分级队员中,有不少本身就是烟农,或者曾经帮助管理过烟叶,对烟叶特性熟悉、对烟农有感情,分级时既有速度又有温度,既保障了企业利益,也守护了烟农的收成。”
秋日余晖为烟站楼顶“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几个大字镀上金边,分级车间里弥漫着烟叶特有的醇香。伴随着欢声笑语,一片片“金叶子”在分级队员手中轻盈跃动,不仅承载着烟农一年的辛勤收获,也悄然编织着山区群众“务工家门口”的幸福图景。(全春喜,郑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