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赋能筑根基 循环发展显担当——中国化学四化建着力打造生态标杆工程

2025-09-28 16:19:4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全年目标决胜冲刺的关键阶段,中国化学四化建紧扣“双碳”战略理念,以绿色环保类项目为重要抓手,在废塑料资源化、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等领域集中发力,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实现封顶、竣工、试生产

在全年目标决胜冲刺的关键阶段,中国化学四化建紧扣“双碳”战略理念,以绿色环保类项目为重要抓手,在废塑料资源化、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等领域集中发力,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实现封顶、竣工、试生产等关键节点,用技术创新与精益履约打造生态工程标杆,为区域生态改善与循环经济发展注入“化建力量”。

工业循环创价值:蒸发结晶项目实现“变废为宝”

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领域,四化建所属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中煤榆林项目蒸发结晶间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为煤炭加工行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

该项目位于陕西榆林榆横工业园,总占地面积215.26公顷,此次封顶的蒸发结晶厂房建筑面积6440.39平方米,层高24米,设置硫酸钠浓盐水冷冻结晶、氯化钠浓盐水蒸发结晶和杂盐结晶3个系列,总处理规模达63t/h。作为煤炭深加工基地的关键环保设施,蒸发结晶装置不仅承担工业废水处理功能,更能通过技术手段回收工业盐,实现“废水变资源”的循环利用。

施工期间,项目部面对工期紧张、工艺复杂等挑战,以“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达标”为理念,科学统筹施工计划,优化工序衔接。自6月10日起,管理人员与施工班组连续鏖战50余个日夜,最终如期实现封顶目标。项目建成后,将大幅减少高盐废水排放,推动陕北能源基地绿色低碳发展,为“环保治理+资源增值”双赢模式提供实践参考。

民生环保守初心:污水处理项目筑牢生态屏障

在民生环保领域,公司承建的多个污水处理项目精准对接区域生态需求,以优质履约守护水清岸绿。

近日,四化建所属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中泰(崇左)产业园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项目涵盖粗格栅、组合生化池、电镀污水车间等9个核心建构筑物,同步配套5公里进退水管网,建成后可有效处理园区工业与生活污水。面对工期紧、交叉作业多等挑战,项目部发挥央企技术优势,推进工艺优化与安全管控,实现施工全过程“零安全事故”,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成为服务园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卫士”。

四化建所属华南公司承建的广州南站地区净水厂首期工程也成功通水试运行。作为广州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采用先进的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及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日处理规模5万吨,出水水质同样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广州南站及周边区域污水处理压力,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是公司深耕华南环保市场、践行生态理念的又一重要成果。

全球首创破难题:废塑料资源化项目开辟绿色新路径

近日,四化建所属华南公司承建的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传来捷报——首次投料运行72小时后试生产成功,所有工艺指标均达预期。这一成果标志着全球首个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历史性打通废塑料高值化、无害化利用的产业化路径。

该项目位于广东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采用全球首创的催化裂化“一步法”工艺,集成全量废塑料分选技术、连续恒温差压输送进料系统等核心技术,成功攻克混合废塑料分选与原料化、含氯塑料处理、自热式能量利用等世界级难题。相较于传统“两步法”工艺,项目流程大幅缩短、投资显著减少,产品收率提升4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秉持“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理念,高峰期组织1000余名建设者协同作战,运用BIM技术构建建筑安装工程模型优化施工策划,最终以“三年项目一年建成”的超常规速度改写行业标准。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白色污染”的同时降低对原油资源的依赖,为全国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更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精益管理强保障:党建+技术双轮驱动绿色履约

从废塑料资源化到污水处理,中国化学四化建绿色环保项目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党建引领+技术创新”的双重支撑。在揭阳废塑料项目中,项目党小组组建“党员技术攻坚队”,针对工艺难点开展专题攻关,确保核心技术落地见效;中泰(崇左)污水处理厂项目推行“网格化安全管理”,党员带头落实每日安全巡查,累计整改隐患120余项,整改率100%;中煤榆林蒸发结晶项目创新采用“晴雨双预案”,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流程,有效规避极端天气对工期的影响。

一系列绿色环保项目的突破,不仅是中国化学四化建践行“135”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更彰显了央企在生态保护与循环经济领域的责任担当。当前,公司正以冲刺“全年红”为契机,持续深耕绿色环保赛道,以更多优质生态工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陈诚)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