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襄阳至荆门高铁(以下简称襄荆高铁)将开通运营,襄阳东至荆门西站最快29分钟可达,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激活中小城市“枢纽基因”,带动鄂西区域均衡发展。襄荆高铁的通车,为宜城等中小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宜城站作为新建站点,不仅终结了当地不通高铁的历史,更通过与地方路网的深度衔接,成为宜城直接对接全国高铁网的门户节点:当地的富硒大米、优质果蔬可依托“高铁+冷链”,无需经襄阳、荆门中转,直抵长三角、珠三角市场;中小企业也能凭借“29分钟到荆门、55分钟到荆州”的时效,直接融入区域产业链分工,无需再为靠近核心城市扎堆布局。这种中小城市自主链接的模式,让高铁红利从核心城市辐射转向全域共享,改写了鄂西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
用“时空压缩”撬动产业协同,重塑都市圈协作新范式。襄荆高铁大幅压缩了襄阳与荆门之间的通勤时间,两地企业合作变得更加便捷。以往两地合作常因“武汉中转”导致的时空成本,被迫放弃短期高频的技术对接、生产协作;如今,荆门的装备制造企业可当天邀请襄阳的工程师上门调试设备,襄阳的食品加工企业能实时调用荆州的农产品原料,跨圈生产从“计划式”转向“即时性”。此外,灵活的票价机制有助于引导人员错峰流动,缓解部分时段供需紧张问题,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区域产业协作的深度与灵活性。
打造文化“共生传播”平台,让荆楚文化释放聚合效应。高铁犹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不仅连接了地域,也串联起了文化图谱。襄荆高铁将襄阳的三国文化、宜城的楚文化、荆门的生态旅游资源有机衔接,三地联合推出高铁一票通、主题车厢讲解、联动文化活动等举措,使旅客在出行中沉浸式感受荆楚文化魅力。这种整合推动文化资源从分散走向聚合,让荆楚文化从“单点展示”转向“整体输出”,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区域文化IP,助力鄂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襄荆高铁贯长虹,沃野千里乘东风。在中部崛起的征程中,这条高铁正以“破界之力”,推动鄂西地区走向更均衡、更协同、更具活力的发展新生态。未来,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有望迎来更加开放、联动的崭新格局。(苏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