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海风吹拂着玉环市坎门街道的渔家小巷,“海韵超市”店主林素云正在整理新到的货品。明亮的店堂内,卷烟陈列区整洁规范,一旁的货架上摆满了包装精美的鱼鲞、虾皮等海味特产,几位早起赶海的渔民正坐在店门口的休息区闲聊。“咱们这家小店现在可是大变样了,不仅环境好了,还成了乡亲们最爱来的聚集地。”林素云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这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场景,正是浙江省玉环市烟草分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公司以“润物细无声”的服务理念,通过产业赋能、数字升级、文化浸润三大举措,让一家家乡村小店焕发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产业融合促发展,小店铺变身“共富驿站”
该公司创新推出“烟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指导零售户在规范经营卷烟的同时,开辟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客户经理们走村入户,帮助挖掘本地特色资源,设计特色包装,拓展销售渠道。
图为该公司组织开展线上直播带货
在干江镇,零售户陈孝忠的店铺经过改造,设立了“文旦专柜”,将当地特产文旦进行精美包装,与卷烟经营相得益彰。“现在来买烟的客人都会顺手带些文旦,生意比以前红火多了!”陈孝忠欣喜地说。这样的“一店一品”特色经营模式,既提升了店铺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让乡村小店成为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前哨站”。
数字赋能添活力,小屏幕连接“大市场”
面对农村零售户经营模式传统的难题,该公司大力推进“数字终端”建设,为零售户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开发简易操作系统,开展数字化经营培训。
图为客户经理在指导零售户操作终端
在大麦屿街道,零售户李玉婷通过手机直播,热情地向观众介绍当地的特色海产品。“以前守着店面等客上门,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把货卖到全国各地!”她兴奋地展示着手机上的订单。数字化经营不仅改变了传统零售模式,更打开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新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化浸润展新貌,小窗口传递“乡土情”
该公司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将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终端建设。结合玉环海岛文化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渔家风格的“文化主题店”,这些店铺既保持规范统一的经营标准,又各具特色。
在沙门镇,零售户林建波的店铺以海洋文化为主题,蓝白相间的装饰风格与当地渔村风貌相得益彰。“很多游客都喜欢来店里拍照,说我们店很有特色。”林建波表示,店铺形象的提升带来了更多客流量,也更好地传播了本地文化。通过这些文化特色店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零售终端的形象,更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魅力。
夕阳西下,玉环乡村的一家家庭院小店亮起温暖的灯光。这些焕然一新的零售终端,不仅是商品流通的驿站,更是文化展示的窗口、信息交汇的节点、乡村振兴的支点。该公司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卢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