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乳山:种下“希望树” 结果“幸福果”

2025-09-24 15:43:4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每天早上来转一圈,心里就美呀。”山东威海乳山市南黄镇北塂村老党员崔勇智看到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无不感慨。曾经,这里的农产品走不出去,无花果几毛钱没人要;而如今,健身器材、长椅、文化墙一应俱全

“每天早上来转一圈,心里就美呀。”山东威海乳山市南黄镇北塂村老党员崔勇智看到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无不感慨。曾经,这里的农产品走不出去,无花果几毛钱没人要;而如今,健身器材、长椅、文化墙一应俱全,破旧的小屋不见了,一座座新房建了起来。昔日年轻人争先逃离的荒山沟,变成了归雁竞相返乡的热土。

恰如金线串珠,山东威海乳山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聚焦群众增收需求,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组,通过派驻“第一书记”,帮助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将这个 194 户、739 人的小村庄编制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振兴画卷。

唤醒:无花果沿着新山路“进了城”

“大车进不来,小车难掉头,想把无花果拉出去卖几个钱,在路上一颠都‘油’了,卖不上价去。”

那个时期,坑坑洼洼的出行路如同沉重的枷锁,牢牢锁住了北塂村发展的希望。

山村被唤醒,转机因为路。2022年,乳山市局(营销部)与北塂村结成帮扶对子,提出了“修建生产道路,使村民安全出行、水果及时售出”的解决思路,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条宽4米的水泥路蜿蜒而上,解开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心结。

“自从修了路,商贩们主动上门来收无花果,再也不愁无花果运不出去啦!”无花果种植专业户王秀涛指着平坦的水泥路说道,今年单靠种无花果,他挣了4万多元。

图为志愿者帮助果农采摘无花果

“修建道路不仅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还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烟草公司把实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北塂村所属的南黄片区党支部书记乔聚广说。

蝶变:庭院“方寸地”变身经济“增收园”

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为驻村书记李思鼎的一个新命题。为了找准帮扶工作的着力点,李思鼎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在和村民聊天时,了解到村里闲置房屋多,利用好现有资源,在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上可以大有“钱”途,实现资源最大利用。

想法落地离不开支撑。李思鼎第一时间向威海市局(公司)党委汇报,并多次往返市里对接光伏部门,争项目、筹资金,一点点啃下“硬骨头”。怕村民不理解、有顾虑,他又牵头联合村青年党员组建“光伏宣讲队”,村广播里每天循环播报政策,党员们分片入户,拿着测算表跟村民算“经济账”,村委外墙上贴满了图文并茂的“明白纸”;更实在的是,他直接在村委大院屋顶装起光伏板做“示范”,让大家亲眼见着“晒太阳也能生钱”。

图为安装光伏发电板的村委大院

“这光伏板可不是摆设!夏天能隔热,雨天能挡漏,关键还能拿分红。”村民王国宣掰着手指算得明白,“我家屋顶装了10块板,每块板一年能得20元收益,算下来一年光这一项就多收2000元!去年4月装的板,6月就并网发电,到现在已经领了两次分红,手里攥着真金白银,心里踏实!”目前北塂村已发展光伏农户 38 家,后续还将探“光伏+种养”,吸引村民回乡。

解码:吃上“技术饭”端稳“就业碗”

年初,李秀萍工作的饭店停业了,她也因此失业,全家人失掉了收入来源。经过深入走访,像李秀萍一样因为没有技术在家待岗的村民有50多名。

想就业、学技能,成为村民的所期所盼。乳山市局(营销部)党支部得知情况后,立刻牵头对接农业农村局、民政部门,党员们一次次上门沟通,反复结合当地就业市场需求和村民特点“量身争取”培训名额,既要有适合中年人的实用技能,也要有贴合年轻人的新兴领域。很快,好消息传来,乳山市乡村振兴再就业培训班专门为村里预留了名额,首批 11 名失业村民率先走进课堂,并于结业后找到了新的工作。

如今,南黄镇北塂村的就业图景越来越热闹:已有 40 多名村民通过技能培训找到“心水活计”—— 王秀兰学完面点后,在镇上开起早餐铺,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每天早早卖光;李建国掌握电气焊技术后,跟着工程队接活,收入比之前翻了番;李百年靠电商直播,把村里的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还带动了其他村民参与…… 曾经的 “待岗愁” 变成了如今的“就业忙”,村民们学手艺、拼技能的热情越来越高,家门口的“就业路”,正越走越宽广。

图为北塂村民李百年线上直播销售农产品

种下“希望树”,结出“幸福果”。如今的北塂村,泥路变柏油,旧房换新居,村民们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带着致富梦想坚定前行。

山东威海乳山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岳龙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