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拉开烟叶收购序幕,
全州7个产烟县的4300多户烟农有序交售丰收的烟叶。烟叶收购工作预计持续至10月底,计划收购烟叶38万担,预计烟农户均收入超15万元。
近年来,湘西多地循着“烟叶强产业、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探索出各自特色的烟叶产业实践,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盘活土地+产业融合,丰产增收有底气
“烟叶种植从整地到采收,给我们提供了5个月的务工机会。”泸溪县兴隆场镇五里坪村村民吴铁玉笑着说道。在家门口干活,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人,两不耽误。如今的五里坪村,连片烟田取代了过去的零散撂荒地,烟株普遍高达1米多,油绿的叶片在风中舒展。
(湘西泸溪县“烟稻同田”示范样板区)
为破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难题,兴隆场镇将闲置撂荒地整合规划,打造烟叶示范园等连片产业带,建成五里坪、甘田坪两个“千担示范村”,烟叶种植面积达2400亩。在生产保障上,该镇累计建成170余栋烤烟房,配套数字化烘烤中心,通过精准控温控湿,有效提升了烟叶烘烤质量。此外,泸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还会在各个生产阶段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并指导烟农购买烟叶种植、人身意外伤害等全流程保险,减少烟农的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探索“以烟促稻、以烟稳粮、稻鱼共生”的融合模式——烟叶采收后接茬种水稻,稻田里再养稻花鱼。这一模式不仅让土地“一年三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而且预计2025年烟叶产值达1200余万元、带动群众务工增收62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现代设施+政策激励,产量品质“双提升”
在永顺县松柏镇现代烤烟工厂内,兴棚村种植大户向照国正将刚采摘的鲜烟叶编烟上炕:“今年种了60亩烤烟,用的是生物质燃料烤房,又环保又能精准控温,比以前烧煤省不少成本,预计能收入30多万元!”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共同投入专项资金,为烟农建设现代化烤烟厂房,提供集中烤制设施,智能温控屏上实时跳动着温湿度数据,生物质燃料产生的清洁热能在房内循环,实现了降本增效和减少污染的双重突破。“过去烧煤烤烟,温湿度全凭经验,烟叶品质参差不齐;现在远程就能监测,自动调通风,省人工、降成本,品质还提上去了!”镇政府负责烟叶工作的干部感慨道。
(烟草部门的专家组到松柏镇烟农家中实地指导烟叶分级)
烟叶产业是松柏镇的强镇富民核心产业之一,为激发农户积极性,该镇出台职业烟农培育政策,落实烟税返还机制和烟叶种植补贴机制,曾连续11年斩获“湘西州万担烟叶生产乡镇”称号。目前全镇有烟农360余户,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年产量1.72万担,产值约3000万元。为实现产业可持续与农户持续增收,当地正在探索推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烟稻”隔年轮作栽培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创办了“烟叶—水稻”轮作试点和“烟叶—油菜—水稻”轮作试点。
精准服务+阳光收购,产业发展稳又实
(凤凰县阿拉收购点烟叶评级现场)
2025年,凤凰县种植面积1.93万亩,设置收购点4个,磅组7条,预计收购4.5万担、实现产值6500万元。据悉,依托烟叶产业,凤凰县有5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超1.5万元。
针对山区烟农分散、种植水平不均、灾害频发等问题,凤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开设“田间课堂”,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还组建“植保120”、“烘烤110”、“救灾119”3支应急服务队,从病虫害防治到烤房故障处理,为烟农提供“从田间到烤房”的全程指导,确保“不落一户、不误一炕”。2022年起,凤凰县大力推进生物质燃料烤房建设,全县500余户烟农因此受益,户均降本增效达1万元,优质烟叶产出率显著提升。优选的抗病品种,增加了田间产值;全面的技术指导,提升了农户技能;完备的烟基设施,筑牢了增收保障……烟叶产业的普惠性让更多山区农户尝到了甜头。2025年烟叶收购工作启动以来,凤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严格执行站务公开,设立7处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并吸纳民间力量,设立行风政风监督员4名,对收购磅组进行“贴身”监督,同时落实“预约到小时制度”,有效提升烟农交售体验。
湘西各地的烟叶产业实践,诠释着“产业兴农”的内涵,一系列举措,让越来越多农户在烟叶产业链上稳步增收。作为强州富民的传统优势产业,烟叶早已不是简单的农作物——它让零散撂荒地变回“聚宝盆”,让留守村民在家门口挣到了踏实钱,有利推动“产业兴、农民富、烟区美”的愿景图逐渐变为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