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稻香双丰收,建宁轮作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9-23 15:33:00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秋风送爽,闽北山区的建宁县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金黄的稻浪在田野间起伏,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欢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烟稻(种)轮作”模式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耕作方式,为当地农民

秋风送爽,闽北山区的建宁县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金黄的稻浪在田野间起伏,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欢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烟稻(种)轮作”模式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耕作方式,为当地农民带来双份收获的喜悦。

在均口镇修竹村的田间地头,烟农饶国安正在查看稻穗的长势。“今年烟叶收成不错,现在水稻制种长势也很好,这种轮作模式让我们一块地有了两份收入。”他抓起一把稻穗,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土地焕发新生机

“烟稻轮作就像给土地安排‘休养生息’的计划。”建宁县均口烟草站站长陈满生解释道。每年六月底至七初烟叶采收后,农田立即转入水稻种植期,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有效改良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水旱轮作方式通过改变农田生态环境,有效阻断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带”。轮作后的土壤肥力和抗病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烟后制种产量从380斤提升至430斤,水稻产量不减反增,实现共赢。同时水稻收割后进行稻草还田,又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这种绿色循环种植模式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提升了农产品产质量。

烟叶田间长势

科技赋能增产增收

在建宁县的烟稻轮作示范区,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成为田间地头的主角。装备“北斗”系统的大型起垄机在田间列阵前行,无人机在空中进行植保作业,各种现代化农机具各司其职,构成一幅生动、立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图景。

“我们合作社现有各类农机具50多台套,可以为农户提供各类机械化服务。”建宁县莲乡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黄勤建表示。从整地、插秧到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收割机在田间收割稻种

产业融合发挥优势

建宁县充分发挥全国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优势,将烟稻轮作与种子产业紧密结合。“我们烟后不只是种稻子,更重要的是生产优质稻种。”陈满生介绍说。目前,全县烟稻轮作面积达5.43万亩,年产优质稻种2300多万斤,户均销售烟稻收入达到24.9万元。

在这里,密集烤房技改后实现了“一房多用”——烟叶采收期用于烘烤烟叶,水稻收获期则可以烤粮(种),此外还能够因地制宜烤笋、烤茶籽等农产品,大大提高了设施利用率。

烟叶烤房技改后,实现“一房多用”

新农人带来新气象

为了培养更多新型烟农,建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近年来,建宁县局(分公司)已组织开展高素质烟农培训三期,累计受训人员达600人以上,这些“土专家”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受过专业培训的年轻人加入农业生产行列。“80后”返乡青年宁年昌参加培训后,种植技术明显提升:“现在不仅会水稻制种,还掌握了烟叶种植技术,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还不止。”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稻田。收割机仍在轰鸣,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建宁县局(分公司)烟叶办主任段江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烟稻轮作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红利。金叶飘香,稻浪滚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这里完美融合,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陈文灿)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