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豫西,秋阳正好,漫山烟叶遍染金黄。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梁家庄烟叶专业合作社的一间车间里,20余名工人围坐分级台,手指翻飞间,烤后烟叶被快速分类归置,送往旁侧仓库暂存。这里,正是依托当地烟叶合作社建成的专业分级服务站。
近年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立足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引导当地烟叶合作社整合废弃村部、闲置校舍、旧仓库等资源,建成一批烟叶专业分级服务站。“分级前置、专业运作”的模式,不仅有效纾解了烟农 “用工难”“雇工贵” 的难题,更让田间“黄金叶”真正变成群众手中的“幸福叶”,为产业惠民写下生动注脚。
减工降本 烟农轻松
眼下正值烟叶采烤关键期,朱阳镇透山村烟农吴建超的脸上,少了往年的疲惫与焦虑。“以前这时候,要么在烟田和烘烤工场间来回跑,要么跟老伴在家重新分拣烤后烟叶,一天忙到晚,连歇脚的工夫都没有。”吴建超的感慨,道出了不少烟农过去的困境。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五亩乡南庄里村烟农陈军学。站在分级打包好的烟叶旁,他笑容舒展:“以前烤一炕烟,我和老伴从早忙到晚要忙活整整一周;现在不一样了,烤好的烟叶直接送服务站,几个钟头就能全搞定。省下的时间还能打理其他农活,一点不耽误。”
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化分级作业。张艺童 摄
在寺河乡火山关村的一间苹果分选车间里,20余名工人正忙着分拣烟叶。趁着苹果尚未上市,当地合作社盘活这片闲置场地设立分级服务站,既能帮30多名烟农完成前置分级,又不耽误后续苹果分选,实现 “一地两用” 的高效利用。
烟农杜锁朝对专业服务的“实惠”感受更真切。他种了30亩烟叶,每年要烤8至9炕烟,过去单是分拣的用工费用就得2000多元。如今把烟叶送服务站,不到半天就能分完,“省下的钱,就相当于赚了”。
“烟叶采烤季大家都忙,既要找人下田采烟,又要雇人编杆、装炕,烤完了还得找人分拣。不说工钱多少,单是‘找人’就够头疼。”杜锁朝坦言,过去烟叶分拣占去大量精力,如今服务站高效运作,让他彻底从繁琐的分级工作中解脱出来。
专业分级 质效双升
“以前为了赶时间,挑拣时不够精细,挑出的烟叶纯度不高,等到去烟站交售时还得重新分拣,既耽误了自己的工夫,也影响了烟站的收购效率。”朱阳镇透山村烟农葛军说。
专业化分级作业前开展眼光平衡校对。张艺童 摄
为提升分级质量,促进烟农增收,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指导合作社建立分级标准体系与质量管控制度,还派专人培训分级工人。分级过程中,烟站与合作社各派一名质检员现场督导,严格执行“4334”分级工作法。分级后的烟叶由合作社统一捆扎、张贴标识、代表交售,形成“分拣—质检—交售”的完整闭环。这一流程不仅省去烟农初分与入户预检环节,更从源头上保障了分级质量。据了解,专业分级服务站的烟叶等级纯度达90%以上,比烟农自分提高15个百分点。
专业分级还显著提升了收购效率,去年,灵宝烟区烟叶收购周期同比缩短10.75天,真正实现了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在家就业 振兴添力
苏村乡福地专业分级服务站的仓库内,一筐筐金黄的烟叶整齐码放,色泽鲜亮夺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站”,不仅专注于烟叶分级,更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打通了烟叶产业链条,正以“小站点”的力量,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在这里上班,每天能挣100多块钱,关键是离家近,中午还能回家给孩子做饭,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 分级员王巧珍一边熟练地分拣烟叶,一边笑着说道。
朱阳镇新店村村民李娟子也是分级服务的受益者之一。这些年,她一直跟着合作社干活,从烟叶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到采收、烘烤、分级,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她的身影。“一年下来能有近万元稳定收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目前,灵宝市34个专业分级服务站已带动数百名村民实现 “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专业化运营也增强了合作社的“自我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烟农入社意愿,为烟区产业持续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了根基。
小小专业分级服务站,串联起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纽带。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和谐画卷,正在豫西大地徐徐铺展。(张艺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