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慈溪附海镇的主街上,“老元烟酒”的招牌已经悬挂了三十五个春秋。从1990年附海镇东海菜市场旁的一家小店起步,到2000年迁至附海南工业园区,加入“名品世家”连锁,再到如今由儿子接手、更名为“恩维食品店”却依然保留着那块老招牌——岁月流转,四邻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这里,始终人流不绝,温情依旧。
对许多老街坊来说,这里不只是一家烟酒店,更是一段无法割舍的记忆,一个安放信任与情感的角落。
“我们这行,表面卖的是烟酒,实则靠的是信任。”这是老板王国元常挂在嘴边的话。三十五年,他就是用这句话,撑起了一家小店,也温暖了一条街。
五十岁的企业主张老板,是店里有名的“老铁客”。从青年时第一次推门而入,到如今事业有成,他家中的招待用酒、自用香烟,甚至公司发放的员工福利,从未选择别家。“在老王这儿,买的不只是货,更是一份心安。不用查验、无需多言,要的就是这份踏实。”
这份近乎“盲订”的信任,来自王国元对商品的极致把关。“一包假烟、一瓶假酒,砸的是三十五年招牌,伤的是老街坊的心。”正因为如此,客人进门,不问真伪、不看标签,拎货即走,成了老主顾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疫情期间,烟酒进价上涨,不少同行暗中提价,或以次充好。有人劝王国元:“别人都涨,你不涨,不是亏了?”他却只是笑:“困难是暂时的,信任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话传到老客耳中,来的次数更多了,带来亲友也更勤了。
图为王国元和儿子王恩客店内合照
“老元烟酒”从不是一家简单的商铺,更像是一处人情流转的“老街客厅”。闲时老客总爱来坐坐,一杯热茶、几句家常,喜怒哀乐都愿与王国元分享。他不只是老板,更是朋友、是老邻居。逢年过节,他为常客备上小礼;天气转凉,不忘叮嘱老友添衣。
外来务工的小伟对此深有感触:“在别处我只是个流水客,在这,老王记得我的名字、晓得我抽什么烟。哪怕多走几里路,我也愿意来这,我买到的是尊重,是家的感觉。”
南圆村、东海村有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或是腿脚不便,还有残障人士,王国元从不把“照顾”二字挂在嘴边。他们来了,他就搬凳子、掏本子,扯扯家长里短。有需要,一个电话就直接送货上门。对他来说,烟酒店是营生,可看着这些不容易的人,能多伸一把援手,比多赚几块钱更踏实。
如今,老王的儿子小王王恩客渐渐接过了担子。新一代带来了新方法:他加入烟草终端建设工程,改造店面形象,突出主题陈列;建立客户微信群,细心备注客人喜好;引进数字经营,实现商品可追溯、销售可分析,让备货更精准、服务更细致。
图为王恩客和客户经理利用双屏机开展经营分析
王恩客通过群聊发布新品、开展专属优惠,打造“便利店+社交体验”新模式,以选品多样化、服务智能化、布局社区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新场景。
而老王,依旧坐在他店里那把老椅子上,与新老朋友喝茶谈天。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初心。王恩客谨记父亲教诲:“童叟无欺,来者都是客。”无论生人熟脸、无论消费多少,跨进这道门,就值得一样的尊重与真诚。
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凡事求快的时代,“老元烟酒”仍像一盏不灭的暖灯,留存着淳朴的市井温情,守护着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信任与情谊。
一路走来,老王用三十五年时间织就了一张人情之网;而小王的加入,让这份传统经营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两代人的坚守与创新,让这间小店不再只是一个买卖场所——它已成为一个社区的符号,一段流淌着温度与信任的时光见证。(作者:慈溪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卢红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