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安全管理员于晓楠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企业微信,点开“每日安全一考”推送——“电气火灾初起阶段,第一步应急措施是什么?”她略作思考,选择了“迅速切断电源”。系统立即弹出解析:“正确。切断电源是避免火势扩大和触电危险的关键……”短短两分钟,又一则安全知识悄然植入心底。
这正是山东潍坊奎文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精心打造的“移动安全课堂”日常一幕。没有冗长会议,不见厚重手册,安全理念的种子,正通过轻盈灵活的数字化方式,播撒进每名员工的心田。
“最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7项安全职责”“办公室插座超负荷使用是常见火灾隐患”……点滴知识,依托图文并茂的微课、警示案例、法规图解,定期推送,精准直达。值得注目的是,他们自主设计的“安全知识测试”小程序,将学习化整为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实现“指尖一点,安全入心”。
图为员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线上答题
“这种学习方式几乎没有负担,”于晓楠感慨道,“就像刷朋友圈一样方便,随时看一眼,记一句,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许多以前觉得枯燥难记的安全规定。”
“安全工作,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奎文区局(营销部)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李百玺表示,“我们追求的不是形式上的知晓,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认同。移动课堂的目标,是让安全成为一种随时可及、随手可学的自然习惯。”
理念先行,责任为基。若说移动课堂是“播种机”,那清晰严密的责任体系则是安全生长的“筋骨”。
走进奎文区局(营销部),能清晰感受到“三管三必须”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不再是墙上的标语,它已转化为一本本清晰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从主要领导到一线岗位,责任被逐级分解,细化至最小工作单元。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清晰知道要种什么,怎么种,产出什么。”第一基层服务站安全员谭盈这样比喻。她介绍,为确保制度科学、实操性强,局里专门抽调分管领导、注册安全工程师及各部门兼职安全员,组建专项小组,历时数月,对既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进行系统梳理,逐一对标行业最新规范,查漏补缺,迭代升级。
“责任书签下去,不仅是名字,更是承诺。它让每个人都明白,安全不是额外负担,而是本职工作的有机组成,是必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的份内之责。”专项小组负责人强调。
安全之道,贵在坚持,成在文化。奎文区局(营销部)深谙此理,着力培育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安全文化生态。
在办公区的配电箱上,一张设计醒目的贴士提示着“人离电断门锁闭”;打印机旁,则贴有“纸张莫堆叠,易燃及时清”的提示贴。这些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诀,化身随处可见的贴心提醒,融入员工日常的工作动线。
每日晨会、每周例会的“安全一分钟”分享,则成为文化培育的另一个微阵地。员工们在会上或分享一个案例,或强调一个细节,时间虽短,但日积月累,持续强化着员工的安全神经。
图为以部门为单位开展安全讲堂
“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松。”局长郭广明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它的最高境界,是让安全责任完全融入日常,让安全意识真正刻入骨髓,形成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如此,方能构筑起最坚固的思想堤坝,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松。”奎文区局(营销部)党总支书记、局长、经理郭广明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让‘安全’二字从墙上的制度、纸上的文件,真正转化为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自觉。让它融入日常、刻入骨髓,这样才能构筑起最坚固、最持久的思想堤坝。”
从细微处着眼,于创新中发力。奎文区局(营销部)以数字化赋能安全教育,以责任制拧紧责任链条,以文化力涵养安全生态,努力绘就一幅“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处处要安全”的生动图景,为企业行稳致远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