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党员叔叔、阿姨又来学校陪我们做手工了!”放学路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小林比划着刚学会的手语,眼睛笑成了月牙。母亲陈女士接过孩子递来的纽扣画,发现右下角细心贴着署名标签:“党员志愿者小蔡与小林共绘”。“这些穿红马甲的党员,真是比亲戚还走动的勤!”陈女士对着邻居感慨道。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党建与公益深度融合,用“暖心、贴心、精心”的三心服务,为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及广大青少年筑起避风港。
暖心相伴
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室里,3000余枚彩色纽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色纽扣是党员叔叔,黄色的是我!”听障儿童晨晨急切地用手语向校长展示创作理念,党员志愿者赶忙蹲下身与他击掌。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校园常态——三年来,“微光成炬·守护成长”系列行动累计实现30多个特殊儿童的微心愿。
贴心守护
“数学考了90分!志愿者阿姨说下次带我去看土楼!”留守儿童小兰举着试卷飞奔回家,老人眯着眼看了又看,转身把成绩单端端正正贴在墙上最显眼处。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党员志愿者不仅定期送来学习物资,更成为孩子们信赖的“编外亲人”。在港尾中心小学,由共建资金打造的书法教室内墨香四溢,两名学生刚获得国家级书法比赛入场券——“以前娃娃放学到处跑,现在抢着去少年宫!”门卫老郑笑道。
图为龙海区局(分公司)在龙海区海澄镇开展“六一儿童节”结对帮扶慰问活动。龙海区局(分公司)供图。
精心培育
“如果小店老板卖烟给学生,该怎么办?”普法课堂上,“蒲公英”志愿者刚抛出问题,孩子们立刻举起小手:“打12313举报!”“要告诉法治副校长!”这些对答如流的背后,是持续多年的校园普法行动。如今全区零售户门店统一张贴警示标识,举报热线融入学生日常记忆,政企校联动的保护网越织越密。此外,党员志愿者还深入社区开展安全知识科普、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
图为龙海区局(分公司)志愿者在解放北社区开展“六一儿童节”科普宣传活动。龙海区局(分公司)供图。
机制创新
党建联席会议上,特教学校朱校长指着《爱心共建备忘录》感叹:“过去总担心公益活动一阵风,现在连职业技能培训课程都排到年底了!”双方共同培育的“同心树”正在校园抽枝展叶。
夕阳西下,非洲鼓社团的节奏响彻校园。党员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唱的《怒放的生命》飘向远方,九龙江畔的这场红色接力,正用最朴实的陪伴写下最深情的注脚——守护童年不是单项给予,而是与万千家庭并肩同行的双向奔赴。(肖婧、张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