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国家政策好!”近日,江津区几江街道72岁周爷爷说起居家养老的事,脸上乐开了花。
肢体残疾的周爷爷曾经每日都在为最基本的起居生活而挣扎。由于行动不便且独居,他如厕需扶墙缓慢挪动,洗浴时更是担心滑倒,日常起居处处受限,经济上仅能依靠政府补贴维持生计。自从被纳入江津区国家级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帮扶对象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项目组为周爷爷家进行了全面改造:紧急呼叫器安装在触手可及之处,坐便椅、浴室扶手与防滑垫让如厕洗浴更安全,手杖助力日常行走。周爷爷的女儿感激地说:“这个项目不仅给了父亲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让我们子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更令人欣慰的是,专业护理团队每周定期上门,为周老提供个人护理、康复训练、用药提醒等服务,还帮助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护理员就像自家人一样贴心,现在我父亲的笑容都变多了。”周爷爷女儿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这样的困难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江津区的老龄化率在重庆市处于前列,也是拥有最多百岁老人的长寿之乡。江津区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开启了一场惠及30个镇街、总投资1082.5万元的养老服务体系改革,核心是聚焦失能、半失能、独居等困难老年群体,破解“居家养老缺服务、社区养老缺资源”的痛点。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江津区主动对标国家级试点要求,先后出台《项目实施方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制定十余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和表单范本,召开部署会、协调会、培训会等十余次,构建起系统化的政策支撑体系。
截至目前,江津区已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941张,为1732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达5.5万余人次,较民政部下达的“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00张、上门服务4.8万次”任务指标,分别超额17.6%、14.6%。通过“专款专用、季度审计、群众公示”等机制严格资金监管,搭配多层监督和标准化流程,项目不仅实现了高效推进,更确保了服务的可持续性与高质量,真正让困难老年人“养老不离家”成为现实。
接下来,江津区将持续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津经验”,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便捷、优质、可负担的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提供基层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