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绘就乡村画卷 擘画振兴新篇

2025-09-11 09:35:1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坚守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以政策性金融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2023年以来,累计投放乡村振兴条线贷款109亿元贷款,以多元化金融服务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坚守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以政策性金融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2023年以来,累计投放乡村振兴条线贷款109亿元贷款,以多元化金融服务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清洁能源激活绿色发展“新引擎”。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全力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三年来,累计投放清洁能源贷款42亿元,推动“双碳”战略实施和“绿色能源”发展。2025年支持全国首个荒漠草原“草光互补”建设项目贷款8亿元,打造“退化荒漠草原修复+光伏+固碳增汇”和“退化荒漠草原修复+光伏+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两种模式,构建“生态修复+光伏建设+现代化养牧”融合发展新体系。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并入选总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典型案例汇编》,采用“政府主导、公司自营”的方式,投放贷款19亿元支持10个集“规划、开发、建设、技术、生态”于一体的光伏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立体化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防风固沙、光伏发电,绿色产业有机融合,以政策性金融力量激活“塞外明珠”绿色引擎。

林草保护激发绿水青山“新动能”。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紧盯“三北”工程重点项目,积极开展下沉对接,运用“生态中标贷”等信贷模式,累计投放贷款37亿元支持“三北”等20个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荒漠化防治与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同时,紧盯政府规划和项目清单,实施“一表式清单”工作法,累计投放林草保护发展贷款27.79亿元,打造“‘沙漠锁边’、产业治沙、‘残次林’修复”等模式,推动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实现“贷动青山、点绿成金”可持续发展,在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和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环保描绘宜居宜业“新画卷”。农发行内蒙古分行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贷款”产品精准对接需求,建立“领导包片联系、处室驻点帮扶、调评下沉一线”工作机制,发挥三级行联动、前中后台协同的专业优势,定期开展政策宣讲会、经验交流会和案例分享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三年来,累计投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贷款15亿元,以金融之笔勾勒绿色生态新图景。2025年,支持系统内首笔绿色矿山建设流动资金贷款1.3亿元,打通政策性资金赋能绿色矿山的创新路径。支持固废处理项目贷款1.43亿元,打造“生态修复+固废填埋”创新现金流回报模式,将“有空间无现金流”的生态项目与“无空间有现金流”的固废项目有机结合,用一般固废的填埋收入实现项目收益的自身平衡,破解了纯生态修复项目没有现金流无法支持的难题。

人居环境铺展美丽乡村“新面貌”。农发行内蒙古分行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点,紧扣农民生活、生态和生产“三生”空间融合,打造“高效放贷+优质服务”双引擎,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三年来,累计投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7亿元,“贷”动农村人居环境换“新装”。其中,巴丹吉林嘎查作为散布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中的蒙古族晚期定居牧业聚落,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该行投放贷款0.58亿元,创新“传统村落保护+人文品牌活化利用”模式,支持巴丹吉林嘎查传统村落保护提升项目建设,兼顾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资源利用,打造农耕体验基地,发展沙生植物采摘种植业态,建立联营增收机制,实现传统村落从“保起来”到“美起来”再到“富起来”的蝶变新生。

精准防返贫绘就脱贫攻坚“新蓝图”。农发行内蒙古分行精准聚焦脱贫地区,以政策性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防返贫重点领域,综合县域产业基础、信贷质量、管理水平、人员配备等多个维度,精选第一批辖内10家支行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集“政策宣讲、实地调研、现场指导”一体式辅导机制,推动新产品政策高效直达基层。累计投放精准防返贫贷款2亿元,实现精准防返贫新信贷产品破冰,并实施帮扶成效全流程监管,确保帮扶“不断档”,成效“不悬空”,筑牢防返贫“防护网”。(王祯嵘)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