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阳光透过玻璃门,静静洒进浙江永康市河东路的佐佐便利店。一阵清风从门外吹进来,收银台旁的绿植轻轻摇曳,几片叶子映着光,泛着亮泽。与商品琳琅满目、物品杂乱的传统零售店不同,这家小店让人感到舒朗、清新。店主陈玲静笑着说:“顾客们一推开门,总会先看一眼这些绿植,忍不住夸赞‘你这真干净、真舒服’”。
空间减负,绿意焕清新
绿植,是这家小店最容易被注意到的特色。门口的发财树,角落里的龟背竹,收银台旁的小盆多肉——并不昂贵,却让空间更松弛。“以前店里装了不少灯箱挂饰,货架都摆得满满的,空气都感觉闷得很。”陈玲静回忆。而现在,他撤掉了非必要的大灯、灯箱,改成LED节能灯,白天则尽量利用玻璃门透进来的自然光源,使店面亮度更柔和。此外陈玲静还特意在货架上留出一些空间放上几盆青藤和绿萝,让植物和商品之间有呼吸的距离。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照明电费,还让店内空气更清新、顾客体验更舒适。据老板娘说,每个月电费都能节省小几百。
“有一次,一个老客在我这儿买完东西,问我收银台旁边的多肉卖不卖。”陈玲静笑着说:“我才意识到,我这些绿植养得挺好的,我现在比照顾货架还勤快地照顾它们。”这种清新的氛围,让顾客愿意多停留几分钟,有人会在店里顺手买根冰棍,有人会聊两句天气,还有年轻人会问他绿植的名字。“原先以为东西多才显得店里有生意气,其实适度的留白才会更吸引顾客停留。”
图为佐佐便利店门口的绿植角 应路燕摄
电子价签,绿色可视化
佐佐便利店货架前,电子价签整齐排列,屏幕上清晰显示商品价格、产地信息和优惠活动,不再需要频繁更换纸质标签。
过去,每次整理标价签,挑拣、裁剪、撕旧贴新——这些动作加起来要忙上一两个小时,还容易出错。有时价签没及时更新,顾客结账时会质疑价格,让陈玲静很尴尬。尤其是节前节后,价格变动频繁,那种“撕撕贴贴”的日子简直让人头疼。“现在好啊,用手机一改,几分钟全都更新好了,干净利落。”她说着,手指轻轻敲了敲那块小小的屏幕。电子价签不发热、不耗多少电,却省去了大把人工和纸张浪费。少了换价签的烦恼,陈玲静有更多时间整理货架和顾客聊聊天。在绿色经营理念下,这种智能化的终端改造正逐渐普及。截至目前,永康市区已有超180家的终端门店完成电子价签替换,节约用纸、提升效率的成效显著。
图为佐佐便利店使用的电子标价签 应路燕摄
助农柜台,绿色链城乡
走近店铺另一角,一个木质“助农柜”上陈列着黄瓜、芋头、桃子、土鸡蛋、土蜂蜜——全都来自永康本地村镇的有机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不仅生产过程中无农药、少肥料,运输销售过程也秉持绿色环保理念,短途无冷链运输、包装简单,有的甚至只用一张旧报纸轻轻包着,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能耗和浪费。
“我早上来买东西,正好碰到他这送菜来,顺便也买点回去,省得跑菜场了!”顾客王大爷说。有些顾客来买东西时,看到有合适的农产品,也会顺手拿一袋回家,成了习惯。久而久之,助农柜不仅帮农户多了销路,也让小店的早高峰比以前热闹许多。这种助农柜台,不仅拓宽了零售店的产品品类,也成为城乡绿色消费的重要桥梁。
图为佐佐便利店的助农专柜 应路燕摄
这些看似做的“减法”——减少装饰、减少纸张、减少能耗——却在消费者体验和经营效益上做了“加法”。对于顾客来说,简洁的布局、自然的光线和绿色的点缀,带来的是舒缓、放松的购物体验;对于零售户来说,节能降耗、废物利用和助农销售,不仅提升了店铺形象和社会责任感,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
陈玲静不再只盯着当天卖了多少货,而是开始关心“店里是不是舒服”“顾客来一趟会不会高兴”。顾客的脚步慢下来,停留的时间长了,连聊天都多了几句,自然而然地生意气也就越来越旺了。
如今,陈玲静推门进店的第一件事,不是开灯,而是先看看窗边的绿萝有没有缺水。这个细节,她自己都觉得有点“浪漫”。
一盆绿植、一块电子价签、一盏节能灯、一个助农柜、一件废物再生的小摆件……它们在这个不足三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悄然生长,也在悄悄改变人们的消费体验与生活态度。(胡程一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