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期系列活动在社区广受好评之后,合肥磨店王玗社区“七彩假期・中医药非遗进社区”主题活动于8月26日再次精彩开启。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囊万家・未病先防”团队与社区志愿者携手,以精心安排的活动日程,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整天充实而连贯的中医药文化体验。
清晨 8 点半的阳光刚爬上课桌,“小郎中看病歌”活动准时开始。志愿者手里的中医知识卡片花花绿绿,“舌苔辨症”“虎口按摩” 的插画,引得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舌苔薄白是健康,厚腻了可能就上火啦”,志愿者蹲在孩子堆里念叨着,转眼就起了调子教唱《小郎中看病歌》。“看舌苔,辨寒热,薄白健康厚腻愁 ——” 孩子们脆生生地跟着唱,小手还学着卡片上的样子捏捏虎口、比对比舌的动作,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唱完拽着志愿者衣角问:“以前的郎中爷爷,是不是也靠唱歌记这些呀?” 欢快的歌声伴着纯真的好奇,把中医小知识悄悄送进了孩子们心里。
随着“缝制驱蚊香囊”区域刚刚布置完成,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围了上来,桌上的药材袋敞着口,丁香的温香、薄荷的清凉混在一块儿,旁边的小布袋有粉的、黄的,彩线在竹篮里缠成小团。志愿者一边展示亲手缝制的香囊,一边向孩子们讲解:“艾草可是蚊子的‘克星’,薄荷清凉提神,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挑选药材和布料,穿针时指尖捏着线头颤巍巍地往针眼里送,不少家长也俯身帮忙扶着布袋,尽管针脚稚嫩甚至歪斜,却个个攥得紧。一位穿格子衬衫的男孩把刚刚缝好的香囊凑到鼻子前,高兴地喊道:“挂床头去!今晚蚊子准不敢来咬我!” 药材香缠着笑闹声,温暖地充盈了整个活动室。
图为志愿者沈宇菲向小朋友展示如何制作香囊,王彤彤供图
“爱心辅导角”迎来了又一轮学习热情,小椅子被孩子们坐得满满当当。志愿者们分别蹲坐在桌旁,细致辅导,一位戴眼镜的志愿者正指着生字本,向低年级孩子讲解“暑”字:“你看这个字,上面是‘日’,下面就像人躲在屋里,天热了躲屋里歇着,就是‘暑’呀。” 负责高年级数学的志愿者一边在草稿纸上演算,一边用“配药”打比方:“这道题先算括号里的,就像配药得先把主药备好,顺序不能乱。” 渐渐地,一张张原本紧锁眉头的小脸舒展开来,铅笔在纸上划拉的沙沙声里,连作业都少了几分 “让人头疼” 的模样。
下午2 点,穴位贴纸画”活动准时开始,迅速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活动分为上下两段,分别从14:00持续至14:50,短暂休息后于15:05继续,直至15:55结束。
图为志愿者焦思宇向小朋友展示如何画穴位,王彤彤供图
第二次作业辅导的桌子刚摆好,孩子们就捧着作业本围过来了。下午充分的活动之后,他们神情专注、坐得沉稳,有孩子指着上午没弄懂的题主动说:“就是配药那道,我再试试!” 志愿者笑着蹲下身来,指尖跟着孩子的铅笔尖在草稿纸上走,直到孩子突然抬头笑:“我会啦!” 窗边的光线也变得温柔,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从晨光初照到夕阳西斜,这一整天的活动如一串紧密相连的珍珠,每一刻都熠熠生辉。中医智慧藏在歌声里、贴画中,动手缝香囊练了巧劲,作业辅导解了难题,孩子们在动静之间既体验了欢乐,也收获了感悟,将这个“七彩假期”点缀得明亮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