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的脚步。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医文化,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赴威海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循着红色足迹感悟初心,带着中医温度服务百姓,在基层沃土中书写青春答卷,让理想信念在实践中熠熠生辉。
岐黄传薪:在躬身实践中践行医者仁心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带着对“大医精诚”的追求,服务队走进威海市汤氏中医门诊,开启中医文化传承与服务实践。
门诊内,名老中医从容搭脉、细致问诊,从舌苔变化判断体质,从脉象波动分析病因,一举一动都尽显中医智慧。队员们认真观摩,记录辨证思路。“这位患者湿气重,除了开方,还要嘱咐他调整饮食,中医讲究‘治未病’,更要注重生活调理。”老中医的耐心讲解,让队员们对“整体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随后,团队跟随门诊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活动现场,队员们协助测量血压、记录健康信息,为居民普及中医养生知识。“阿姨,您平时可以按按足三里,能健脾养胃。”“夏天别贪凉,少喝冰饮,避免湿气入侵。”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建议。一位居民感慨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服务,还学到了养生方法,太贴心了!”
此次义诊不仅让队员们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中医“接地气”的魅力——它不仅是典籍中的理论,更是融入百姓生活、守护健康的实用智慧。
基层探路:在乡村振兴中锚定青年使命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青年要成为其中的生力军。”带着对基层发展的好奇与探索,服务队先后走进威海市皇冠街道乐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环翠区温泉镇小庄村,探寻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威海密码”。
在乐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员下沉一线收集民情,社保办理、矛盾调解、文化活动等服务集中在大厅办理,让居民“少跑腿、好办事”。队员们参观了社区文化活动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看到书法班、手工课等活动丰富多彩,切实感受到基层服务的“温度”。“社区是连接党和群众的纽带,我们要学习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未来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指导老师庄贺说道。
走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威海市温泉镇小庄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画卷徐徐展开。在现代化农业园区,温室大棚里的果蔬长势喜人,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村史馆内,老农具、旧照片与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形成鲜明对比,记录着小庄村从“传统村落”到“示范标杆”的蜕变。“乡村振兴需要专业人才,我们可以用医学知识助力农村健康事业,用科技思维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队员扈俊烨的话,道出了团队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
从红色教育基地到基层社区,从中医门诊到乡村田野,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三下乡”之旅,是一次初心淬炼、知识践行、使命传递的征程。未来,团队将以红色基因为指引,以中医文化为纽带,用专业力量服务百姓需求,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医文化”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扈俊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