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绵绵,山路弯弯,烟叶垄垄,随风亭亭。眼下,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1.3万亩烟叶陆续进入采收烘烤的关键时节,株株烟叶被秋日渐次染上暖黄,空气中浮动着特有的醇香,广袤烟田仿佛披上了一袭金色的盛装。
天刚微亮,陡山村一组烟农白得清就带着十几名工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年种了50亩烟叶,前期虽然遭遇严重干旱,但咱们用了‘水囊+滴灌’技术,苗子根扎得稳。7月份以来陆续下了几场‘及时雨’,你看现在这烟叶,宝塔形、颜色正,看着就叫人高兴!”白得清与烟叶打交道已有27个年头,烟叶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黄金叶”。去年他种植45亩烟叶不仅实现可观收益,还为周边村民发放了5万元工资。他笑着说,长坪镇自1996年便开始发展烤烟种植,“这片叶子,真是咱们山区乡亲致富的好帮手!”
近年来,长坪镇以科学产业规划为引领,不断优化烟区布局、补齐设施短板、盘活闲置资源,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烟叶万担镇”,一步步系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链”。通过“村委会+合作社+烟农”模式,帮助大户流转土地,推动规模化种植;用足政策资金,完善烟水、烟路、烤房和土地整理配套;还与烟草部门联手,打造陡山、标湖两个烟叶产业综合体,探索“烟+药材”“烟+蔬菜”等复合生产,走出了一条“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产业新路。
“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只有帮助烟农把烟烤好,才能真正让他们鼓起钱袋子。”南漳县局生产办主任赵玉纲这样说。
为了帮助烟农烤好“黄金叶”,南漳县组织技术骨干分片区、分村组召开烟农培训会,开展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确保“每户一个烘烤明白人”。从严把好鲜烟分类关。将烟叶按照适熟、过熟、欠熟进行分类绑竿、装炕,并针对烟叶成熟度不同制定差异化烘烤方案,确保烟叶烤后同炕同质、同竿同质。
此外,南漳县局还建立了“调制主管+烟技员+烘烤师”网格化服务体系,聘请34名烘烤师,与党员干部、技术员组成烘烤“110”服务队,建立了烘烤技术服务微信群,分片负责、24小时在线,随时响应烟农求助,确保烟叶在烤房烤黄、烤香。协调烘烤设备厂家对烘烤设备进行检测、检修,协助备齐生物质颗粒、备用发电机,与供电部门联动保供,不让烤烟因任何环节“掉线”。
“现在既有生物质设备、电烤房减轻劳动强度,又有技术人员及时指导,烘烤越来越省心!”烟农们感慨道。
云霭轻绕,远山如黛。垄垄烟叶与整洁的村居、蜿蜒的乡路交相辉映。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南漳的烟草人与广大烟农并肩前行,正用勤恳和智慧,把一片片“绿叶子”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叶子”,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写下更多温暖而坚实的奋斗诗行。(全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