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进店引流觅佳客 巧手匠心通致富

2025-09-01 14:49:5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浙江武义,清晨的桐琴镇街头早已熙熙攘攘,老板娘陈敏把“七夕”限定钩织花束精心陈设在店堂“C位”,玉波烟酒行又将迎来人头攒动的一天。融合经营:小镇“浙漂”的奋斗缩影有别于传

在浙江武义,清晨的桐琴镇街头早已熙熙攘攘,老板娘陈敏把“七夕”限定钩织花束精心陈设在店堂“C位”,玉波烟酒行又将迎来人头攒动的一天。

融合经营:小镇“浙漂”的奋斗缩影

有别于传统烟酒行古板单一的店堂景观,陈敏可谓是把艺术融入了生活,把日子过成了诗。店内随处可见的钩织花束,花色交错间栩栩如生,仿佛散落俗世的人间艺术品,让这家小店出落得不同寻常。

而这一针一屡皆出自老板娘陈敏的这双巧手,无数个日夜辛勤汗水的浇筑,终是让奋斗的日子开出了幸福的花。

“我们老家是贵州的,在浙江这边十多年了!刚来的日子难,现在自己做点小手工当摆件放店里卖,路过的人们都会停下来看一看,生意倒比以前好了不少…还得感谢烟草公司的梁经理,每次来走访都帮我整理柜台,做做宣传哈哈哈!”

图为玉波烟酒行内陈列的钩织花束 余芳怡  摄

在武义,这样的奋斗者还有很多很多。从一无所有的“异乡客”到自食其力的“浙里人”,他们在眼前的苟且中仍能葆有对生活的热忱,在平凡生活里汇聚起不平凡的点滴幸福。

贵州钩织:刻骨铭心的文化基因

陈敏的钩织技法可不是空穴来风,若要深究历史渊源,少不得要说那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钩织技艺,在云贵川等地十分普遍,多见于少数民族的服饰纹样,本就是当地非遗传承的代表艺术。就像一提起新疆就想到舞蹈,一说到贵州,苗绣印象也足以深入人心。没有受过系统性训练的陈敏,却靠记忆的残余和悟性的打磨,将民间钩织技法运用得如火纯青。

“只小时候看阿嫲织过锦缎,针法什么的还是后来自己慢慢摸索的呢!但我学得快,从最初的几天一个,到现在一个小玩意一两天就钩完了,我们的基因真的很强大呀!”

图为店主陈敏现场制作钩织花朵 余芳怡摄

四四方方的小柜台,却是陈敏每天的大“战场”。店里人来人往,有来膜拜技法的,还有专成想拜师学艺的,给原本冷清的店面带来不少生气,丝缕交错间,文化传承跨越了万水千山。

线上直播:流量时代的致富新径

除了用好店招做精线下实体零售,陈敏还开设了线上直播“小课堂”,专门教学钩织技法,在流量变现获取双份营收的同时,用切身行动探索了自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转型之路。

“一开始也没想过‘带徒弟’,后来不是直播火了,我就想咱们的手艺放到网上,能有更多人看到嘛,或许也能帮助他们的生活出现转机呢…慢慢账号就做起来了。现在每天的流量营收也有百来块了,也算‘一举两得’的额外收入哈哈!”

图为店主陈敏直播教学钩织技法 余芳怡摄

据了解,陈敏的粉丝群体主要集中在对手工技法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稳定的上播时间和用户群体让她和粉丝们“一拍即合”,这本致富“生意经”,越念越红火。

下一步,武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持续推出“异乡奋斗者 最美武义侬”系列,聚焦凡人凡事,突出关心关爱,为纾解就业难题、托举更大民生担当更多国企责任。(梁观宏、余芳怡)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