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唐山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铕光膜法”团队的10余名师生,赴天津滨海康师傅品牌馆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探秘包装生产模式 感知环保创新理念”为主题,师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等形式,深入探索包装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实际应用,切身感受头部企业在“效率提升”与“环保责任”之间的平衡之道。
团队首先在数字展厅了解了该基地的概况。作为康师傅北方区域重要的生产枢纽,这里涵盖方便面核心产品线,拥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包装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也是保障产品品质、传递品牌理念的重要载体。”解说员的介绍,让团队成员对本次调研的核心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随后,团队乘坐康师傅“美味专列”进入方便面厂区生产线参观。透过透明观察窗,一条“无缝衔接”的自动化生产线映入眼帘:自动供粉系统精准输送面粉,连续和面设备按配比完成面团调制,压延、切丝、蒸煮等工序有序推进,最后进入低温短时油炸环节。“这一步的油温控制在145℃-150℃,既能锁住面条的营养成分,又能减少油脂吸附,后续的包装环节则要确保‘锁鲜’效果最大化。”讲解员的专业解说,让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生产工艺”与“包装需求”的紧密关联。
图为实践团成员搭乘康师傅“美味专列”进入生产线内部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介绍,自1992年第一碗“红烧牛肉面”下线以来,康师傅方便面至今已研发出超过200种口味。“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从东北的乱炖风味、西北的油泼辣子口味,到四川的麻辣系列、上海的本帮菜风味,再到广东的煲汤口味等地方风味系列,一应俱全。”讲解员指着生产线旁陈列的产品说道,这些口味几乎涵盖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味道。
图为工厂讲解员为“铕光膜法”团队成员讲解工厂特色展物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从东北的乱炖风味,到西北的油泼辣子口味,从四川的麻辣系列,到上海的本帮菜风味,再到广东的煲汤口味等地方风味系列,一应俱全。” 讲解员指着生产线旁陈列的产品介绍道,这些口味几乎将全国各地的特色味道一网打尽。
值得注意的是,在口味丰富多样的同时,产品包装也颇具巧思。讲解员介绍,不同地域风味的方便面,其包装设计会融入对应地区的文化元素。例如,东北乱炖风味的包装上,能看到具有东北特色的民俗图案;广东煲汤口味的包装,则采用了彰显岭南风情的设计。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仅能让消费者快速识别口味,还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地方文化。
此外,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及实践团成员的调研得知,康师傅在绿色包装实践方面颇具前瞻性。公司联合科研机构,依托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攻克替代方案,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包装发展。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企业社会责任在生产细节与长远规划中的落地,同时也对绿色包装研发和应用的长远前景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为“铕光膜法”团队研发的绿色薄膜防伪技术项目的推广与应用打开了新思路。
团队成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系统掌握了包装材料从研发测试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知识,为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在绿色环保塑料膜领域,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行业检测标准与技术前沿,还通过实操演练和案例研讨,切实提升了理论转化能力。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包装技术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也坚定了我们投身环保新材料研发的信心。”
团队指导老师指出,此次康师傅生产工厂之行,不仅让暑期实践团的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包装行业的前沿科技与实际应用,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探索创新的种子。(张晟韬)
图为参观康师傅自动化工厂结束后实践团师生的合照。张晟韬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