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韵黔行•彩虹人生|言传苗绣承瑰宝,语促乡村展新颜

2025-08-29 12:03:17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朝阳映彩,探访非遗。“鲁韵黔行·彩虹人生”推普志愿服务团于8月23日走进施秉县贵州噶榜留民族工贸有限公司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兰英刺绣馆,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施秉工匠”廖兰英女

 朝阳映彩,探访非遗。“鲁韵黔行·彩虹人生”推普志愿服务团于8月23日走进施秉县贵州噶榜留民族工贸有限公司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兰英刺绣馆,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施秉工匠”廖兰英女士的引领下,深入探访苗族刺绣文化,探寻推普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

服务团与非遗传承人廖兰英女士合影

【匠心传承·语通非遗】

在廖兰英女士的工作室内,实践团成员聆听了生动的讲解。从蓝靛染料的制作,到蜡刀绘制的精妙;从吉宇鸟图腾的寓意,到各式刺绣技法的展现(数纱绣、平绣、堆绣、辫绣、马尾绣、破线绣);从《苗岭早晨》到《醉苗乡》的创作灵感;从河边苗、高坡苗到雷山苗、下司苗、舟溪苗、黑苗等各支系特色——队员们认真记录每一个关键词,在普通话的桥梁下,深入理解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廖兰英女士为服务团讲解苗绣工艺

精美手工苗绣、苗银作品

廖兰英女士团队获奖荣誉

【推普助力·巧手振兴】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这个2021年11月创建的工作室,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已带动400多名大龄妇女和留守妈妈就业,年营业额达400多万元。实践团注意到,普通话在这里成为重要的沟通工具:统一的语言培训让绣娘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订单要求、掌握技术标准、对接外部市场。推普不仅打通了信息壁垒,更成为非遗产品走出大山、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支撑。

在工作室做工的苗族绣娘

【馆藏瑰宝·语绎华章】

在兰英刺绣馆——这个民族刺绣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内,队员们惊叹于廖女士珍藏的各少数民族刺绣服饰。这些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记录民族历史的文化瑰宝。实践团成员们用普通话认真记录、积极提问、深入交流,思考如何通过语言的力量,让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研究和传播。

廖兰英女士介绍博物馆的珍品

【言绣结合·振兴乡村】

本次探访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普通话的推广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密不可分。标准化的语言沟通提升了生产效率,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强了文化自信。推普不仅是在传播一种语言,更是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妇女创造就业机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兰英刺绣馆各少数民族刺绣珍品

“鲁韵黔行·彩虹人生”推普志愿服务团将继续探索推普与非遗传承、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用语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彩虹人生志愿服务队)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