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侗绣乡缘”团队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以下简称为“侗绣”),于2025年8月25日至27日开展为期3天的非遗侗绣调研活动。团队走访4个侗绣文化传承地、访谈2名自治区级侗绣非遗传承人,挖掘三江侗绣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非遗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
在三江侗绣博物馆中,通过观察与研读馆内的古老绣品、图文史料,团队成员梳理出侗绣的历史脉络,为后续调研奠定基础。随后,团队成员走进清花绣坊,亲身体验侗绣技艺,参观非遗文创产品,并与自治区级侗绣传承人韦清花进行面对面访谈。她介绍,当地通过组织绣娘集中学习扎染、侗族服饰制作等技艺,有效提升了妇女创业就业能力,正推动侗绣走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最后,团队成员走访三江侗绣培训基地,在此站中,侗绣博物馆馆长杨甜老师担任向导,向团队讲解侗绣的针法技艺、纹样寓意及其衍生的文创产品。侗绣手艺人们将传统绣纹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这不仅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侗绣文创产品,也让当代侗绣成为非遗技艺中的创新性代表。此外在谈及侗绣的数字化保护发展,杨老师表示,目前相关工作推进仍较为有限,亟需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助力侗绣非遗手艺通过数字化渠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团队成员与韦清花老师进行访谈
团队成员向杨甜老师学习侗绣图案
实践团队在清花绣坊大合照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侗绣乡缘”团队对三江侗绣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基于调研成果,团队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在推动侗绣与乡村旅游、电商销售以及数字化等领域的融合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致力于激活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为侗绣传承保护和乡村文化经济振兴贡献智慧力量,推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广西师范大学 方品砚 黄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