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阳市北塔区六十苗圃希望小学的校园里,书香与墨香交织,传统与现代共鸣。这一切,与一位年轻教师的默默耕耘密不可分——她就是青年教师张苏娜。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张苏娜老师以青春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里,精心描绘着传统文化的瑰丽画卷,让书香校园和艺术之美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 初心如磐:做传统文化的“点灯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张苏娜老师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她坚信,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沃土。自踏上讲台伊始,她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点灯人”,将经典的智慧、艺术的美感融入日常教学,点亮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好奇与热爱。
二、 书香浸润:营造“悦读”成长的生态园
为了打造真正的“书香校园”,张苏娜老师可谓不遗余力。她不仅在自己的班级里设立了温馨的“图书角”,定期更新书籍,还积极推动全校范围的阅读活动。她发起“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带领孩子们在朗朗书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她精心策划“好书推荐会”、“阅读分享沙龙”、“课本剧展演”,让阅读从静态的输入变为动态的体验和分享。她相信,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扇窗,能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她的带动下,校园里随处可见埋头阅读的身影,书香已成为六十苗圃希望小学校园最迷人的气息。
三、 翰墨飘香:让笔尖流淌文化与审美
如何让古老的书法绘画艺术吸引当下的孩子?张苏娜老师有自己的妙招。她将书法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讲述汉字的故事入手,让孩子们了解一笔一划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她示范运笔技巧,耐心纠正姿势,鼓励孩子们在横平竖直间感受宁静与专注的力量。她组织“小小书法家”评选、春节写对联等活动,让孩子们的作品得以展示,获得成就感。
在美术教学中,她巧妙地将国画、民间剪纸、传统纹样等元素引入课堂,引导孩子们欣赏传统艺术的美学意境,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意表达。她的课堂,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审美的熏陶和文化的启蒙。孩子们的作品中,渐渐有了墨韵的浓淡干湿,有了色彩的典雅意趣。
四、 融汇创新:让传统在现代课堂焕发光彩
张苏娜老师深知,传承不等于守旧。她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家碑帖、传世画作,利用动画演示运笔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她还将传统文化与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相融合,开展项目式学习,如“探寻家乡的非遗”、“节气里的诗词”等,让孩子们在跨学科的实践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
五、 润泽心灵:用爱与智慧守护成长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张苏娜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艺增长,更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品格的涵养。她通过“书法习静心”、“绘画养性情”的理念,引导好动的孩子在学习中学会专注与坚持;通过讲述古代先贤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仁爱、诚信、礼让的种子。她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鼓励和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孩子们都说,喜欢上张老师的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让心静下来,感受到快乐和美好。
在张苏娜老师的努力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并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她的班级、她指导的学生屡次在各级书画比赛中获奖,“书香班级”的称号实至名归。但对她而言,更大的成就感来自于看到孩子们眼中对传统文化燃起的热爱之光,来自于校园里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
张苏娜老师,这位年轻的青年教师,正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书香和艺术滋养着童年的心灵,守护着文化的根脉,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