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守着店门‘等客来’,现在的‘迎客来’,农忙时推‘关怀套餐’,赶集日搞‘满减活动’,商品卖得更顺了,还能帮乡亲们卖花生、红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湖北宜城市流水镇零售店主魏老板,展示着近期的经营台账,满心欢喜的分享着。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宜城市烟草专卖局聚焦农网终端“消费挖掘不充分、数字根基不牢、价值生态不足”的痛点,以三大举措推动农网终端从“传统零售点”变身“乡村服务枢纽”,让小店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新支点”。
借势乡土特色,让销售融入乡村生活
“去年流水镇西瓜节,我这儿设了西瓜品鉴台,搭配咱们宜城的板鸭做‘伴手礼’,游客来了又尝特产又可以品鉴!”说起参与乡村主题活动的收获,王老板打开了话匣子。
这一变化源于宜城市烟草专卖局对乡村消费场景的深耕。依托宜城文旅民俗资源,当地在流水镇西瓜节、小河镇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中,打造适配乡村场景的商品展示区,将文化展示植入活动现场。
图为年礼伴手礼展台
“去年春节前,我们提前备了适合走亲访友的商品套餐,还和本地酒厂推出‘年礼套餐’,让商品更和消费者“胃口”。”王老板说。
筑牢终端根基,给农网装上“智慧内核”
“以前记账全靠本子,现在打开信息系统,卖了多少商品、哪些农产品好卖,一眼就能看清!”宜城市孔畈村零售店主魏老板点开系统,商品动销数据实时更新。
为破解农网终端“数字化慢、功能单一”的问题,宜城烟草从“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在终端建设上,以村组为单位统一营销模式,打造“样板村组”,针对农忙时节村民无暇购物的情况,推出“农忙快闪套餐”,将农资打包送到田间地头;在流水镇,部分终端开设“24小时年礼专窗”,方便村民夜间采购。
图为魏老板查看系统数据
数字化升级更让终端“活”了起来。终端信息系统整合消费行为与农产品产销数据,引导店主从“坐店经营”转向“行商服务”。魏老板就靠着系统数据,发起“赶集日满减”“宴席套餐推荐”等活动,提高商品复购率。此外,宜城烟草还建立城乡客户经理“结对轮岗”机制,让城网的优质经营经验下沉农网,帮助店主提升经营能力。
聚合民生服务,让小店成为“乡村暖心站”
“取快递、交电费、问农技,现在不用跑镇里,在张老板店里就能搞定!”宜城市财神庙村民王建军拿着刚取的快递,对张老板的店铺赞不绝口。
宜城烟草推动农网终端延伸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目前,宜城已有4家农网终端与邮政合作设立快递驿站,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联合多家银行嵌入普惠金融服务点,提供小额存取、转账缴费、涉农贷款咨询服务。部分终端还推出医疗下乡服务,践行“乡村振兴,健康先行”理念,解决村民看病难题。
图为下乡义诊活动现场
从“零售小店”到“乡村枢纽”,宜城烟草农网终端的转型,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如今,在宜城的乡村田野间,一个个农网终端不仅是激活消费的“经济脉”,更成为联结城乡情感的“暖心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烟草力量”。(丁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