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口述历史实践团:口述校史溯初心 赓续基因传薪火

2025-08-26 13:07:0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为深入挖掘珍贵校史记忆,弘扬江大精神,江苏大学“岁月留声·薪火相传”口述历史实践团于2025年6月启动暑期社会实践。在外国语学院尚雨迪同学的带领下,实践团以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科创建与

为深入挖掘珍贵校史记忆,弘扬江大精神,江苏大学“岁月留声·薪火相传”口述历史实践团于2025年6月启动暑期社会实践。在外国语学院尚雨迪同学的带领下,实践团以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科创建与科研突破为主线,深入走访农机、食品工程领域学科奠基人(平均年龄80岁以上),在他们的家中、办公室等地开展口述校史采集活动。通过系统化记录与创新性传播,实现了校史保护、文化传播与育人赋能的多重目标。

守护历史记忆,以专业态度筑牢校史文脉

图为实践团成员查阅电子资料的场景。 尚雨迪 供图

实践团成员依托校档案馆、校史馆资源,结合院系推荐,筛选出曾亲历学校创业初期的老教授,特别是农机、食品等领域学科奠基人。

成员们秉持专业与敬仰之心,携带专业设备深入老教授的家中、办公室等地开展口述采集。围绕“历史事件还原+个人经历回溯”主线,邀请老教授们深情讲述学校发展重大转折、学科创建的艰辛历程、标志性科研攻关故事,以及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感人奋斗事迹。访谈内容由实践团成员全程记录并整理成口述史料。同时,团队运用多机位影像技术全程摄录,并特别征集老教授珍藏的早期科研手稿、设计图纸等珍贵实物史料,经授权后进行数字化存档,为校史资源库注入新活力,筑牢江大人的集体记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丁奕文采访周孔亢教授的场景。 麻羽彤 供图

创新传播形式,以青春视角讲述校史故事

实践团致力于“活化”校史资源。在党委宣传部、离退休工作部的联合支持下,推出《岁月留声·薪火相传》口述历史专题片,目前已发布三期。

首期聚焦金树德(原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流体中心主任)“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的使命担当;第二期由我国著名农业机械专家、内燃机专家、排灌机械事业创始人戴桂蕊先生之女戴立玲;第三期记录我国泵业泰斗、原机电部有突出贡献专家、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退休教师关醒凡教授率团队为南水北调工程研发高效水泵模型的攻坚故事,诠释他“毕生所求就是为国家重大工程贡献力量”的科研人生。

团队还将陆续采访高宗英、陈翠英、赵杰文、李国文、周孔亢等老教授,以他们的亲历经历,再见江大人教育报国的光辉岁月。

专题片上线后引发师生及社会热烈反响。通过校内校外媒体矩阵的联动推广,那些蕴含“自强厚德,实干求真”江大精神的故事,以年轻化、可视化的形式深入师生内心,并走向公众视野,生动见证了江大人的家国情怀。

深耕育人内涵:以青年担当传承精神薪火

实践团通过研析口述史料,提炼校史中的思政元素,重点聚焦科学家精神、育人初心与报国志向。如赵杰文教授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提及在第一堂农机概论课上,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拖拉机图纸,目光坚定地说:“这就是我们要献给农民的‘铁牛’,要让中国的土地告别牛耕时代。”这句话如同一颗火种,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史书睿采访赵杰文教授的场景。 尚雨迪 供图

成员们将校史资源创造性转化为课程素材,探索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激励青年学子将校史精神转化为扎根时代、服务社会的青春实践。

此次实践用镜头定格历史,用文字铭刻精神。参与采访整理的成员无不为老教授们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实践团将继续推进口述史采集工作,真正实现实现“让校史说话,用历史育人”,让校史文脉成为激励学子奋进的精神源泉,让江大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尚雨迪)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