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艺智造・艺启康富 ——富阳区探索精康融合共富路径 织密 "一个都不能少" 社会保障网

2025-08-26 10:54:34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共同富裕 "不让一人掉队" 的关键一环。富阳区立足区域特色,创新构建 "艺术康复 + 科技赋能 + 非遗智造" 的精康融合服务模式,以 "1 中心 + N 站点" 服务矩阵为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共同富裕 "不让一人掉队" 的关键一环。富阳区立足区域特色,创新构建 "艺术康复 + 科技赋能 + 非遗智造" 的精康融合服务模式,以 "1 中心 + N 站点" 服务矩阵为支撑,同时依托助联体帮扶载体,形成全周期、多层次的康复增收体系,为精神障碍群体搭建起通往共同富裕的坚实桥梁。

一、以艺为媒,激活康复动能

富阳区深挖黄公望国画文化底蕴,将艺术康复作为精神障碍群体社会功能恢复的特色载体,让笔墨丹青成为心灵疗愈的 "良药"。

一是厚植文化根基。依托公望艺术馆文化资源,组建由心理治疗师、非遗传承人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将美术绘画技法与心理康复理论相结合,开发 "山水疗愈" 系列康复活动,涵盖水彩基础、意象创作、作品赏析等模块,帮助服务对象在艺术创作中释放情绪、重建自信。

二是搭建展示平台。定期开展 "笔尖上的新生" 主题绘画活动,累计组织团体康复活动 60场,服务精神障碍群体 905人次,并通过作品展览、创作分享等形式,增强其社会认同感。

三是形成长效机制。建立 "创作 — 展示 — 反馈" 闭环,将艺术康复纳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标准流程,明确服务频次、评估指标等内容,推动艺术康复从 "活动式" 向 "常态化" 转变。

二、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富阳区积极链接国内一线医疗康复资源,引入数字技术赋能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推动康复手段从 "传统模式" 向 "智能精准" 升级。

一是深化跨域合作。富阳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通过精康运营服务团队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达成合作,在全国民政领域率先试用数字虚拟人交互系统。该系统作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承担的上海市经信委科研项目研发成果,由上海市精卫多年来积累的临床医生经验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学习和建立,可模拟社交场景、情绪引导对话,在线自主完成心理评估和干预。

二是拓展服务边界。引入数字疗法 "望里心灵" APP,整合在线咨询、课程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等功能,解决偏远乡镇服务对象出行不便问题。

三、非遗造血,拓宽共富路径

富阳区联动文旅部门挖掘非遗资源,构建 "学习 — 制作 — 销售" 的非遗智造增收链条,让精神障碍群体在传承文化中实现增收。

一是建立协作机制。与区文旅局达成合作,实施 "非遗助残计划",筛选竹纸制作、竹编等适合精神障碍群体参与的非遗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入驻康复站点,开展团体技艺康复培训活动,累计举办非遗活动 11 期。

二是打造产销闭环。组建 "艺启富" 合作社,开发非遗文创产品 4大类,包括衍纸艺术品、竹编相框、非遗纸扇、香囊等,通过线上线下景区合作+文创市集等渠道销售,帮助低收入精神障碍服务对象拓展增收渠道。

富阳区通过 "艺术疗愈心灵、科技提升效能、非遗带动增收" 的三维联动模式,累计服务精神障碍群体 120 人,905人次,举办各类康复活动60场。家庭授课活动2场,48人次;艺术健康科普活动完成8场,120人次;社区融合康复完成7场,202人次;主题活动3场,49人次。其中 60名精神障碍服务对象,通过量表前后测对比,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下一步,富阳区将继续完善服务体系,扩大覆盖面,让每一位精神障碍群体都能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 "一个都不能少" 的共富目标。(文/富阳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