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马帅杰刚执行完库尔勒回程航班,坐在机组车上,他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先悄悄给师父贾飞发了个信息:谢谢师父,我通过检查顺利升级啦!
在民航飞行员的成长轨迹里,师父是技术传递的桥梁,更是突破瓶颈的引路人。正如民航界那句老话:“好师父能让徒弟少走10年弯路”,贾飞教员与副驾驶马帅杰的带教故事,便藏着这样“师者如灯”的传承力量。
“飞行上没有‘差不多’,只有‘零偏差’”——这是贾飞带教时的“铁律”。从飞行前的检查单确认,到飞行中仪表数据的分毫监控,再到着陆后的复盘总结,他总以最严苛的标准抠细节。马帅杰知道,这份严苛的背后,是师父对“飞行安全”的敬畏:“师父说每个环节都是责任,严谨作风比技术本身更得刻进心里。”
不否定“差异”,引导“融合”里练真功
刚和贾飞绑定带飞时,马帅杰有套自己的下降剖面计算方法,正常天气下还算顺手,可到了疆内机场,遇上雷雨或是进离场共用走廊口的复杂情况,这套“法宝”就屡屡“失灵”。
“全局考虑没错,但异常情况得加局部思考。”贾飞没有否定他的方法,而是拿着飞行数据一点点拆逻辑:飞到某个点该保持多少高度速度,才能给后续航径留足余地;守听无线电时怎么通过其他飞机的位置判断自己的计划是否要调整;甚至减速都得讲阶段——20000英尺以上不能减得太慢,否则可能添风险。
他还结合疆内机场“程序管制为主、常遇相对飞机”的特点,教了好几种适配的计算方法。“相当于给我的技能库充了电。”马帅杰说,后来再飞疆内航线,遇上管制给的非常规下降高度,他能快速判断调整,心里踏实多了。
不回避“风险”,传递“底气”中建信心
两脱带指引盲降是飞行员的空中带飞基础科目,马帅杰以前也飞过几次,跟着指引飞看似顺利,便有些自满。直到一次带飞时,天气忽变,指引信号滞后,他的信心不足,只能交由教员贾飞操纵。
落地后贾飞帮着他拆解问题:“跟指引得讲方法。指引滞后时,原始仪表才是根s一,盯着它把偏差压到最小,后续飞行才安全又省力。”
之后飞行中,他慢慢摸透了“以原始仪表为依据”的诀窍,现在再飞两脱,哪怕遇上气流干扰,也能稳稳控制住飞机。
如今的马帅杰,已能从容应对不少复杂场景。他总说,从师父那里接过的不只是技术手册:是面对异常时“先拆逻辑再动手”的冷静,是遇上挑战时“练透本事才敢上”的底气,更是把“零偏差”刻进骨子里的职业敬畏。
机舱里的仪表盘还在明明灭灭,就像师徒传承里的光——贾飞把四十载飞行的经验与勇气递出去,马帅杰接住了,也正带着这份力量,往更高的天空飞去。这大概就是民航师徒传承最动人的模样:不是简单的技术接力,而是把“安全”的信念、“专业”的底气,一代代托举着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