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襄阳宜城市乡村振兴版图上,三个特别的坐标正闪耀着别样的生机——金山村的灼灼桃林间,财神庙村的烟火小店中,孔畈村的千年戏台上......当果园遇上新农人,当小店变身暖心巢,当老戏台唱出新经济,一场由宜城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引领的终端赋能实践,正悄然激活乡土深处的澎湃生命力。
“张老板,帮我拿瓶冰红茶,我扫桌上二维码付钱。”在南营街道财神庙村的“乡村俱乐部” 知音同行便民终端,村民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村民活动室内,享受店铺改造后带来的新购物体验。
图为村民在店内下棋
“华姐,你这宴席套餐真像大酒店的菜单,搭配的也合理,你这唱词也是深入人心啊,我家孩子的升学宴就按照这个来办。”流水镇孔畈村的“乡村文化体验馆”知音同行便民终端内,村民正兴高采烈地拿着魏老板的各类宴席套餐,津津有味选购着。
图为改造后的乡村文化体验终端
“王老板,我们一家刚摘了5斤桃子,中午到你这农家乐吃饭,从你店里拿了两个包装盒,一会跟饭钱一起算。”在金山村,一群外地游客正在王老板的“乡村采摘农家乐”知音同行便民终端里精心选购黄桃礼盒,装车带回家。
图为游客选购金山村黄桃
“乡村俱乐部”、“乡村文化体验馆”、“乡村采摘农家乐”正是宜城市局(营销部)“知音乡村行”农网示范终端线路上的精彩看点。
近年来,宜城市局(营销部)以“推动农网终端转型升级,聚合资源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农网建设发展新课题,构建起覆盖工、商、零、消全服务链和地方多部门的“1+4+N”农网终端赋能模式,在整合邮政、银行、供销社、人才创新创业超市等资源基础上,立足店铺实际,开展N项特色营销活动,拓展终端服务功能,提升店铺客流量,挖掘消费新盈利增长点,构建起“服务惠民、服务利民、服务便民”的营销生态联动圈,共同缔造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小店是叶。每一家小店欢声笑语的背后都折射出宜城烟草护航消费、提升盈利、增强信心的行动轨迹。
“为了真正让终端建成能接地气、聚人气,专班成员把更多精力花费在客户上,先后走访12条示范线路,58户零售客户,收集意见建议26条,召开5次推进会,8次修改细则内容,旨在通过规范标准,让建设有依据,运营有指南、服务有温度,考核有细则,做到建一户靓一户,以一家惠一村。”宜城市局(营销部)客服主任李丕贤介绍道。
面对部分农网终端客户老龄化严重,改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宜城市局(营销部)充分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专班成员多次上门服务,讲透当前市场形式和终端建设配套的惠民政策,带动提振客户经营信心,自主加入焕新升级队伍,截止目前,全市168户农网终端完成焕新升级,建成6户加盟终端。
如今,宜城乡村街道里星罗棋布的小店,终端面貌焕然一新,终端功能便民多样,特色营销活动深入人心,一个崭新的营销生态正悄然成形。农网终端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生活更加便捷,乡村振兴的步伐稳健而坚定地前行……(王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