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成为西北地区隐形独角兽企业新兴成长地

2025-08-26 09:11:58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往往能从其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与发展中得以验证和体现。近年来,兰州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在科技创新领域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西北地区隐形独角兽企业的新兴成长地。8月22日至23日,中国发

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往往能从其独角兽企业的培育与发展中得以验证和体现。近年来,兰州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在科技创新领域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西北地区隐形独角兽企业的新兴成长地。

8月22日至23日,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 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在广州举行。这场汇聚了全球创新力量的盛会,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各地在科技创新赛道上的奋进姿态。在此次大会上,兰州市的西脉医疗、中农威特、大方电子、兰高阀等 9 家科创企业脱颖而出,获评隐形独角兽。肽谷生物等3家企业成功获评种子独角兽,中农威特还凭借卓越的创新实力,获评创新产品奖。这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兰州科创企业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兰州在科技创新领域迅猛发展的有力见证。

兰州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绝非偶然,而是多重战略资源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在兰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等各级部门和单位紧密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文件、措施与办法。其中,《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的重磅出台,为兰州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按下了加速键。该《方案》明确提出,兰州市将全面深化与科研“新四军”的合作,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动力,在“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领域精准发力,转化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进而构建起体系化实施、场景化驱动、要素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生态。

市委书记张晓强深知科技创新对于兰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多次深入科创企业调研。他明确指出了兰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其一,要持续深化与科研“新四军”的全方位对接合作。这不仅包括在技术研发层面的合作,还涵盖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等多个维度。同时,健全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和新型实验室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与载体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推动兰州“161”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兰州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蓄势赋能。其二,要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只有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才能激发整个城市的创新活力。其三,建好用好各类科创平台至关重要。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是连接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桥梁。要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力度,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体系,让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等各方主体,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其四,要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犹如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涵盖了政策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全面践行“店小二”式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贴心、高效的服务。其五,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包括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的服务。要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服务体系,让科创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得到专业、高效的服务支持,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兰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做实人才“引育服用”四篇文章,着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产才深度融合、体制机制灵活、辐射范围广泛的西北人才集聚高地,不断推动形成人才“西北汇”。全面升级兰州人才新政2.0版,精准推出7个专项、58条“靶向”扶持政策,聚焦支持高端人才、大学生留兰、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人才发展,为战略人才提供了全链条全周期支持。

兰州在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发力,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跨越。在新材料领域,兰石中科纳米氧化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攻克复杂含锌矿冶固废循环再生高值化难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是成果丰硕,7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特种润滑材料、高性能防护涂层等多个细分领域,占据了行业技术制高点。这些产业成果的取得,不仅推动了兰州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更形成了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矩阵,让兰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兰州市通过积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构建起“信贷+担保+基金”的多元融资体系。2024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银行首批入驻该服务中心,为名德药业、百源基因等13家企业授信12亿元,名德药业仅用3天就获得了980万元贷款,实现了“秒批秒贷”。这一高效的融资服务,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与生产中。同时还设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基金支持企业发展,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创企业。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海默科技等35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称号。近期,兰州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是西北地区首单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债券,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激活科创生产要素。这种“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资本跟进”的模式,成效显著,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科创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

兰州纵深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项目“双进”大会战,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方面持续发力,聚焦“3+2”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围绕石油化工产业、有色冶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数据信息产业及7+N现代服务业产业招商引资(智)。依托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央企、驻甘军工企业等科研“新四军”力量,深入推进“产教研”融合发展。兰州市人民政府与兰州大学合作共建校友经济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与兰州新区合作建设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年产800吨新型系列聚乙烯基醚冷冻机油中试装置等多个产学研项目在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开工建设。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重点领域,依托引进的德福、海亮、东金硅业、道氏技术等知名企业,打造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新能源电池材料之谷”,重点招引以石墨烯正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以及光伏发电组件等为代表的企业和项目。第三十一届兰洽会组织11项新材料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23.28亿元。

兰州将以“创新兰州”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与布局。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科创之城,正凭借着自身独特的“独门绝技”,全力锻造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兰州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内陆城市即便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但通过差异化定位、精准政策供给和开放协同创新,完全能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随着“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的加速建设,兰州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的范式与经验借鉴,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