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疆大地骄阳似火,但炎热却挡不住志愿服务队的热忱。昌吉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光”逐梦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刘爱霖、胡家俊的带领下,奔赴和田市墨玉县乌尔其乡、喀什市阿瓦提乡等地,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架起沟通桥梁,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推乡村振兴。
前期筹备:深耕需求,精准定位
7月12日,服务队率先走进喀什市博物馆,系统了解南疆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及民俗文化。珍贵的文物与翔实的资料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纽带,也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
7月13日,主力队员抵达喀什市阿瓦提乡乌鲁格尤村后,第一时间与驻村工作队召开对接会。驻村领队详细介绍了村庄基本情况、村民需求及特色产业,队员们结合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优势,共同制定了贴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与此同时,服务队另两组队员已在和田地区乌尔其乡乌尔其村、于田县希吾勒乡库其喀其巴格村同步启动筹备工作,因地制宜规划推普路径。
为精准掌握村民需求,队员们开展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问困难,记录下他们在普通话学习中的困惑与诉求。一手信息的收集,让推普活动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多元活动:趣味融合,浸润式推普
在乌鲁格尤村,升旗仪式成为凝聚情感的起点。7月14日清晨,队员与村民一同列队,注视国旗升起,爱国情怀在庄严肃穆中升华。仪式后,队员们走进儿童群体,通过“萝卜蹲”“你画我猜”等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在欢笑中规范使用普通话;“同诵中华经典诗文”环节,《我的祖国》的朗朗诵读声,让经典文化与规范语言共融共生。
7月15日,活力满满的广播体操拉开序幕,队员与村民同做运动,在舒展肢体中拉近彼此距离。随后,“同跳一支铸牢舞蹈”活动里,孩子们跟着队员学习《石榴花开》,灵动舞姿中蕴含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民族团结寓意。夜幕降临,乌尔其村农牧民夜校灯火通明,队员们从拼音、常用字词教起,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帮助村民提升普通话水平。
7月16日的活动更显创意。“同绘一幅书画作品”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队员们在指导绘画时,特意纠正“石榴籽”等词汇的发音;地理与物理知识普及中,地球仪、牛顿摆等道具成了“教具”,孩子们在认读“山脉”“能量”等词汇时,既学知识又练语言;搭积木环节里,“城堡怎么搭”“桥梁稳不稳”的提问与解答,让普通话在实践中自然应用。
7月17日,入户宣传与问卷调查同步推进。队员们携带宣传资料,讲解学好普通话对生活、就业、教育的重要性,现场示范发音;针对夜校学习优秀的村民,赠送食盐、洗衣粉等物资以资鼓励。同时,逐题解读问卷,收集村民对推普活动的改进建议,为后续优化提供量化依据。
社会认可:双向奔赴,共谱新篇
服务队的辛勤付出赢得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村民委员会专门发来表扬信,称赞活动“别开生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温暖一笔。
此次暑期实践,化“光”逐梦志愿服务队以“推普”为钥匙,打开了乡村沟通与发展的新窗口。未来,服务队将持续总结经验,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让青春之花在南疆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