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近40℃的高温炙烤下,浉河区街头巷尾跃动着一抹醒目的“志愿红”。清晨六点半,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志愿者们已经奔赴各自的服务岗位。他们随身携带的服务包里,风油精、藿香正气水、速效救心丸是标准配置。浉河烟草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用汗水浸润制服,以行动诠释担当,在滚烫的柏油路上谱写着新时代的文明乐章。
烈日下的交通协奏
清晨七点的中山街十字路口,地表的高温已经让人感到不适。中心医院的保安李师傅说最近他总能看到熟悉的身影,“那个带着小红帽的烟草小同志,天天举着小红旗帮助交警同志疏导交通,后背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志愿服务队独创的眼勤观察车流、嘴勤提醒安全、腿勤引导行人“三勤工作法”,配合交警同志们的错峰疏导方案,让原本拥挤繁忙事故多发的路口变成了文明示范点,志愿服务开展以来,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刚分配到单位的大学生队员夏小艳在工作日志里这样记录着,“今天带着小朋友过马路时,他塞给我的薄荷糖化在了手心,却甜透了整个夏天。”
树荫下的普法课堂
赵家桥社区的大树下,总是会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志愿服务队将《民法典》中晦涩的法律条文编成“防诈宣传顺口溜”,还特意加入本地方言俚语。张大爷用手机录下宣传片段发给外地照顾小孙子的老伴,“这些孩子讲解的比电视还清楚,上周宣讲的保健品骗局,第二天就帮孙大妈识破了个诈骗电话”。
志愿者们的普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居民咨询的各类家长里短,从宅基地纠纷到网购维权,应有尽有。他们只需花费一杯凉茶的时间,就能成功解决邻里间耗时半个月都未能调解好的纠纷。正因如此,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法律百宝箱”。如今,就连隔壁社区也来借阅他们的普法宝典。
路面上的特殊快递
在老旧小区集中的民权街,志愿服务队的电动三轮车被居民称作“及时雨”。车身贴着温度计和当日气象预警,货箱里分层摆放着药品、蔬菜和防暑物资。队员为独居老人代购药品时,总不忘撕掉价格标签,帮残疾商户搬运货物后,又悄悄在柜台放上解暑饮料。
环卫工王大爷吃着手里的老冰棍说到,“志愿者送来的哪里是小小的冰棍,分明是贴在我们心窝子里的清凉”。
这支穿行于热浪间的队伍,正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比八月烈日更火热的,是奉献者永无止境的步伐。在浉河岸边,这抹跃动的烟草志愿红已化作城市最温馨的底色,他们用汗水滋养文明之花,以执着彰显责任担当,让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光辉中永远熠熠生辉。(杨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