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社区青少年对传统技艺的认知与热爱,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数墨融砚实践团携手川渝美育实践团,先后走进成都市江安社区及雅安市汉碑路社区、康藏路社区、育才路社区,开展“合川峡砚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文化讲座、动手体验、成果展示等形式,让千年峡砚技艺在社区焕发新活力。
图为 康藏路社区文化讲座环节 邓源摄
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促进社区互动、推广美育实践”为核心目标,吸引了众多社区青少年参与。实践团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将合川峡砚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与制作工艺巧妙融入互动体验中,让青少年在趣味参与中感受非遗魅力。
图为 育才路社区文化讲座环节 石晓丽摄
在文化讲座环节,团队成员借助PPT、纪录片《以匠心 致匠心》片段等多媒体形式,生动讲解了合川峡砚的起源、发展脉络及独特的雕刻技艺。其间设置的有奖问答环节,更是点燃了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大家积极举手提问,在轻松互动中加深了对峡砚文化的理解,收获了棒棒糖、贴纸等小礼品。
图为 康藏路社区青少年体验动手环节 邓源摄
动手体验环节成为活动的“重头戏”。考虑到青少年的操作能力,实践团以陶泥替代天然墨玉石,准备了木质刻刀等工具,并展示了预雕刻有波浪纹、鱼纹等基础纹样的样品供参考。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或绘制峡砚创意画作,或尝试模拟雕刻,用稚嫩的双手赋予陶泥独特的艺术生命力。现场还评选出10件优秀作品,为创作者颁发奖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积极性。
图为 育才路社区青少年制作的峡砚 石晓丽摄
活动尾声的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青少年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创作思路与体验心得。一件件充满童趣与创意的作品,既是对峡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也承载着孩子们对传统技艺的理解与热爱。最后,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实践团成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合影留念,为这场文化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 团队成员教授康藏路社区青少年制作 邓源摄
此次活动不仅让社区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了合川峡砚这一非遗文化,在实践中提升了审美情趣与动手能力,更搭建了社区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了邻里凝聚力。四川农业大学数墨融砚实践团和川渝美育实践团负责人都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非遗文化与社区美育结合的新模式,让更多传统技艺走进基层、贴近青少年,助力非遗传承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项炜涛 石晓丽 刘静)
图为 育才路社区参加活动青少年与团队成员合照 刘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