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瑶乡振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瑶乡筑梦”实践纪实

2025-08-20 15:18:4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瑶乡筑梦”实践队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于7月21日至26日深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当地社工站及村委支持下,团队结合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瑶乡筑梦”实践队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于7月21日至26日深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当地社工站及村委支持下,团队结合乡村振兴目标与专业优势,在教育关爱、文化传承、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领域多点发力,以青春力量助力瑶乡发展,用智慧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

一、童心相伴,教育关爱暖瑶乡

7月21日,实践队走进东坪镇支教夏令营,通过趣味游戏拉近距离,围绕防欺凌、防溺水等主题开设安全教育课,筑牢孩子们的安全防线。成员们还走村入户,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精准巩固知识。

7月22日,团队增设创意手工、太极体验等特色课程。扭扭棒课堂上,孩子们发挥想象创作灵动作品,锻炼动手与创造能力;太极体验课中,一招一式间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武术魅力,培养专注力。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让实践队与瑶乡儿童结下深厚情谊。

图为实践队成员入户进行“一对一”课业辅导

图为实践队成员林敏瑜开展扭扭棒手工课程

图为实践队成员卢艳军开展太极拳课程

图为实践队成员钟芊芊耐心辅导孩子解决学习难题

二、探秘瑶韵,文化根脉共守护

7月23日,实践队深度沉浸瑶族文化学习。在村委协助下,邀请市级传承人赵浅妹、县级传承人庞接娣现场教授瑶绣技艺,成员们亲手缝制瑶绣香囊体验非遗工艺,并对两位传承人进行深度专访,留存珍贵口述史资料。队员蔡雨薇还亲身体验瑶族传统服饰,感受其独特魅力。

团队集体参观过山瑶民族博物馆,了解《瑶岭长歌》巨幅刺绣历史脉络及瑶医药知识体系,还体验了云门山竹竿舞,深切感受瑶族文化的欢乐氛围与独特韵律。

基于文化积累,团队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并命名瑶族文化AI数字人“盘小山”(主讲)与“盘小云”,制作完成以“盘小山”为主讲的首期文化宣传视频,在数字技术传播瑶族文化的探索中迈出实质性一步。

图为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左一:庞接娣(县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右一:赵浅妹(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图为当地孩子及团队成员向市级非遗传承人庞接娣学习刺绣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瑶族刺绣

图为实践队队长冯瑜亮专访非遗瑶绣传承人庞接娣、赵浅妹

图为队员蔡雨薇体验瑶族传统服饰

图为世界过山瑶博物馆的百米瑶绣

图为世界过山瑶博物馆科普瑶医药知识墙

图为瑶族云门山竹竿舞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云门山竹竿舞

图为实践队科技赋能创作的AI数字人“盘小山”

图为实践队科技赋能创作的AI数字人“盘小云”

图为实践队制作的首期文化宣传视频精彩画面

三、服务奉献,红色薪火砺担当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投身社区服务,成员林敏瑜参与社工站组织的关爱残疾人活动,协助整理与分发物资,将温暖送达有需要的家庭。

图为实践队员林敏瑜于东坪镇社区康园中心帮助社工物资整理与分发

图为实践队在东坪镇社区康园中心投身社区服务,与当地社工及群众合照留念

四、躬耕乡土,劳动育心植情怀

7月25日,实践队联合云门村村委开展乡村环境改善行动,带领孩子们共同清理村道杂草杂物。这场“田间地头”的劳动教育课,让青春汗水浇灌出深厚的乡土情怀,以实际行动美化乡村环境。

图为实践队与孩子们于云门村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

图为实践队与孩子们的劳动过程

五、回望征途,分享实践感悟

7月26日,东坪镇政府暑期夏令营迎来最后一天。实践队成员带领孩子们登上展示舞台,通过稚嫩话语、创意手作,呈现几日来习得的知识技能,每一份成果都凝聚着孩子的努力与团队的心血。

东坪镇政府社工为优秀学员颁奖时,孩子们眼中的自豪光芒成为夏日最动人的风景。告别环节,实践队与孩子交换扭扭棒手作,相拥轻语,让这段师生情谊在蝉鸣声中定格成永恒。

图为实践队与社工等待孩子上台分享五天以来的感想

图为社工做总结演讲

结语:步履不停,未来可期

此次乳源之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以智慧赋能文化传承。从深度体验瑶族非遗技艺,到成功打造AI数字人、推出文化讲解视频,青春的思考与实践在瑶乡留下深刻印记。未来,“瑶乡筑梦”实践团将持续完善“盘小山”系列视频,深化校地合作,讲好瑶乡故事,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征程上续写更多精彩。(唐西)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