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0%,废弃秸秆变身为清洁燃料,土地实现“免费保养”……
这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数字与现象,源自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构建的绿色防控与生产体系。通过全域推广物理及生物防治、清洁能源烘烤、烟田高效套种等关键技术,房县局(营销部)正成功将生态“绿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金色”,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图为烟田场景,朱文静摄
绿色生产助力烟田增“绿”
八月的野人谷烟区,新安装的太阳能杀虫灯成为田间一道亮丽的“生态卫士”。
“这种灯利用害虫趋光性精准诱杀,单盏覆盖30~50亩,对斜纹夜蛾等害虫效果显著。配合诱蚜黄板使用,能减少约20%的农药用量。”野人谷烟叶站站长介绍道。
“以前主要靠黄板,现在这些新式杀虫灯全免费提供,真是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烟农张军的话语透着欣喜。
通过大力推广芽茧蜂、诱蚜黄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治技术,房县局(营销部)成功推动病虫害防治从依赖化学农药向“生物+物理”协同防控转变,构建起“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的绿色防控体系。
目前,全县已建成2万亩“三虫四病”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配套种植了4.55万株万寿菊、向日葵等显花植物。这些花不仅招来害虫的天敌,还扮靓了烟区,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根基。
图为刚出炉的烟叶,朱文静摄
新型烘烤助力点“绿”成金
“鲜叶进烤房,金叶出炉来!”随着烤房大门缓缓开启,色泽金黄、品质上乘的烟叶映入眼帘,烟农顾道军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今年天旱,上部烟叶开片不足,一直揪心烤不好。没想到烤出来品质这么好!”他指着烟叶,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这份信心的背后,是房县烟区正在大力推进的烤房能源革命。昔日浓烟滚滚的燃煤烤房,如今正被更清洁、更高效的生物质颗粒烤房和电烤房所取代。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747座生物质烤房投入运行,同时5座电烤房也已试点应用,绿色烘烤的覆盖范围正在快速扩大。
相较于传统燃煤方式,生物质燃料烤房和电烤房通过精准控温调湿,有效避免烟叶烤青、烤黑等问题,更将木材废料、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清洁燃料,实现零污染排放,真正让烟叶从田间“青绿”蜕变为经济“金叶”。
图为烟田套种的红薯,朱文静摄
烟田套种助力向“绿”前行
深秋时节,门古寺镇的烟田里,套种的作物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今年我在烟田套种了30亩红薯,生长周期短,管理相对简单,预计亩产能达3000斤左右,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烟农饶传斌算着经济账,笑容满面。
这种“烟田+”模式,效益不止于增收。门古烟叶站站长进一步解释道:“红薯等作物套种后,其发达的根系和丰富的茎叶残留物回田腐熟,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抑制土传病虫害,相当于为土地做了一次“免费保养”,为来年优质烟叶生产奠定了更好的地力基础。”
立足资源高效利用,房县局(营销部)积极探索烟田轮作、套种等“一田多收”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地综合产出率和利用效率,构建起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农田生态系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每一寸土地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从绿色防控的点点星光,到清洁烘烤的熊熊炉火,再到“烟田+”的生生不息,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一场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革命,生动诠释了发展理念。(朱文静 尼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