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精神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记忆。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人大积极作为,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人大代表们深入民间,探寻散落于乡村角落的非遗技艺,倾听传承人的心声。无论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射阳草编,还是质朴生动的农民画,都在他们的关注视野之内。在调研中,代表们发现非遗传承面临着人才断层、传播渠道有限等难题,这些问题成为他们推动非遗发展的着力点。
为了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才,射阳经济开发区人大推动开展各类非遗培训活动。邀请草编、剪纸、农民画等领域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社区,开设兴趣班与讲座,让孩子们与居民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感受其独特魅力。在校园里,孩子们在传承人耐心指导下,学习草编的编织技巧、农民画的绘画方法,在心中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代表们积极探索非遗传播新路径。借助新媒体平台,拍摄制作精美的非遗宣传短视频,展示射阳草编从选材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农民画创作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射阳非遗。举办非遗文化节,搭建展示舞台,集中展示草编、农民画、剪纸等各类非遗作品,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体验,营造出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
在推动非遗与产业融合方面,人大代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支持企业挖掘非遗的经济价值,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射阳草编等非遗技艺转化为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未来,射阳经济开发区人大将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让射阳非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张玲、崔飞龙、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