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林下飞出 “致富鸡” 生态蛋孵出振兴路

2025-08-19 12:07:20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八月的鄂西山区,松林中传来清脆的鸡鸣。8 月初,宜都市王家畈镇毛湖淌村的松林深处,首批带着松木清香的林下土鸡蛋装箱启运。作为宜都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重点帮扶的乡村振兴项目,这片七彩野山鸡养殖林,正用一

八月的鄂西山区,松林中传来清脆的鸡鸣。8 月初,宜都市王家畈镇毛湖淌村的松林深处,首批带着松木清香的林下土鸡蛋装箱启运。作为宜都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重点帮扶的乡村振兴项目,这片七彩野山鸡养殖林,正用一个个沉甸甸的鸡蛋,叩响山区群众的致富门。

破局:生态优势变发展动能

毛湖淌村坐落在宜都西南的群山之中,漫山遍野的林地是村民眼中既珍贵又“棘手”的资源——守着绿水青山,却长期受困于产业单一。“全村就靠茶叶撑着,遇到行情不好,一年辛苦就打水漂。”村书记陈飞亚望着连绵的山林,语气中满是焦虑。

转机出现在 2022 年。驻村工作队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当地森林覆盖率达 79%,且远离工业污染,非常适合发展林下养殖。“这里的土壤干净,空气质量好,是天然的生态养殖场。” 驻村第一书记邹新民回忆道。

一场场院坝会开起来,一个个建议收集上来。经过前期的专业评估、市场前景分析,最终锁定了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的七彩野山鸡。“这鸡不仅能卖肉,蛋的市场价比普通鸡蛋更贵。” 村民李大姐算起了经济账,眼神里泛起光。

科学规划让资源活了起来。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原则,明确“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发展路径。通过合理开发利用闲置松林资源,既有效激活了沉睡资产,又显著降低了土地流转的经济负担。在闲置松林里搭建的木质鸡舍,让鸡群自然啄食松针、昆虫,实现“零饲料添加”的生态养殖。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林间鸡舍)

合力:多方联动筑振兴基石

“24 个义务工,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上。”这是写在毛湖淌村项目日志里的一句话。在项目建设现场,总能看到一个戴着草帽的身影,那是 68 岁的老党员王爹爹,“我力气不如年轻人,但搬块木板、递个钉子还是能行的。”

党建引领激活了内生动力。村党支部成立项目专班,建立“周调度、月总结”机制。两次村民代表大会上,从鸡舍样式到收入分配,事事民主商议。

帮扶单位的“输血”更添底气。构建“政府引导、帮扶助力、村民主体”的多元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扶持:王家畈镇政府配套产业扶持资金,宜都烟草提供专项帮扶资金,形成多方投入的保障机制。聘请1名技术员常驻指导,并组织村民参加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建立简单的生产记录,帮助养殖户掌握基本的防疫和饲养要领。

成本控制是项目可持续的关键。在资源整合方面,坚持“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利用自有木材搭建鸡舍,并发动村民自建道路,有效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图为驻村队员正协助搬运物资)

蝶变:一枚鸡蛋的多重价值

清晨五点,村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收集鸡蛋、分拣装箱、清洁鸡舍。李大姐小心翼翼地将带着余温的鸡蛋放进包装盒里,“这箱是发往宜昌的,客户昨天就订了,说我们的蛋蛋黄特别黄。”

(图为村民正在分装鸡蛋)

经济效益正在加速显现。刚上市的土鸡蛋,线上线下订单不断。6户脱贫户通过务工、产品代销等方式户实现增收,“以前在外打零工,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正在给鸡喂食的陈大哥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生态账本同样亮眼。“林下养殖—鸡粪还林—林木生长”的循环模式,减少了每亩林地的管护成本和松毛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在毛湖淌村的规划图上,下一步的蓝图已经画定。“我们计划再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把鲜蛋做成松花蛋、咸蛋,附加值能翻番。”驻村工作队书记邹新民说,他们正在对接电商平台,马上开启直播带货,让山鸡和鸡蛋“飞”向全国。

从一枚鸡蛋的诞生,到一条产业链的崛起,毛湖淌村立足生态优势,找对发展路径,凝聚各方力量,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秋日的阳光下,松林里的山鸡悠闲地踱步,新下的土鸡蛋在竹篮里泛着温润的光。在一颗颗鸡蛋里,有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赵雨丝)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