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里的“非遗”传承——非遗传承人雷秀娇的双重精彩人生

2025-08-18 10:54:2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南浦溪镇,一家卷烟零售店每天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顾客可能为一包烟而来,却常常带着一件非遗手工艺品离开;看似普通的卷烟柜台旁,摆放着精美的畲族彩带编织作品;店主雷秀娇既能熟练

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南浦溪镇,一家卷烟零售店每天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顾客可能为一包烟而来,却常常带着一件非遗手工艺品离开;看似普通的卷烟柜台旁,摆放着精美的畲族彩带编织作品;店主雷秀娇既能熟练地介绍烟草产品,又能娓娓道来畲族非遗文化的故事。

一店双营——左手生意右手传承

“欢迎光临!需要什么卷烟?我们这里还有特色非遗香包可以看看。”见到客人进店,雷秀娇热情地招呼道。这位身兼烟草零售户和非遗传承人双重身份的手艺人,能卖好烟也能卖好非遗产品。

“卖烟和做非遗其实可以很好地结合。”雷秀娇一边整理柜台里的卷烟,一边解释。她特意将柜台和非遗展示区相邻布置。“顾客来买烟时,目光自然会被彩带吸引,这时适时地介绍几句,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说话间,一位中年男子进店要买一包卷烟。雷秀娇在递烟的同时,指着柜台旁的彩带香袋说:“这是我们畲族特制的驱蚊香袋,用的是祖传配方,夏天挂在车里或家里都很合适。”男子好奇地拿起香袋闻了闻,最终买下了烟和两个香袋。

“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雷秀娇笑着说,“有的客人进来购买卷烟,会顺带购买非遗产品。”在雷秀娇的店里,很多顾客都是为一包烟而来,却带着一份非遗文化离开。

图为雷秀娇向顾客介绍非遗产品。曾紫娴/摄

指尖非遗——经年坚守的匠心传承

店里人不多的时候,雷秀娇就前往畲绣工作室,开始她的编织工作。只见她手指翻飞,五彩丝线在竹片里穿梭,渐渐织出精美的几何图案。

“店里摆放的香袋也好,这些彩带也好,都是我一针一线亲手编织的。”作为“畲族彩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雷秀娇的编织手艺堪称一绝。她边说着边展示了一条正在编织的彩带:“这是畲族传统的万字纹,代表着吉祥如意。”她的手指继续在彩线间灵活穿梭,动作行云流水,这娴熟的技艺背后,是四十余年的坚持与磨炼。

除了工作室里的编织,雷秀娇还会时长担任“技艺导师”,手把手给来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传授畲族彩带、香包编织技艺,

最让她骄傲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编织技艺感兴趣,想到这里,雷秀娇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就有希望传下去。”

图为雷秀娇在畲绣工作室编织彩带。徐越/摄

文化摆渡——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除了精湛的编织技艺,雷秀娇还有一项特殊本领——把深奥的非遗文化讲得生动有趣。每当顾客对香袋、彩带等非遗产品产生兴趣,她就会开启“微型非遗课堂”。

“这个香袋用的是我们畲族传统配方,里面的草药都是按古法配制的。”她拿起一个香袋向客人示范讲解,“您看这上面的彩带纹样,‘卍’字纹代表吉祥,‘丰’字纹象征丰收。”虽然不能像在工作室那样现场演示编织,但她准备了丰富的辅助工具:柜台下放着编织样品,墙上有彩带纹样图解,手机里存着编织过程视频。

在工作室里,雷秀娇的讲解更加系统深入。她会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调整讲解内容:对年轻人着重介绍纹样的时尚元素;对研究者详细讲解技艺的历史渊源;对带孩子来的家长,则通过有趣的故事传递文化内涵。“去年接待了上千名游客,有的人还是特意找过来的。”她自豪地说。

图为雷秀娇在向游客介绍畲族非遗产品。曾紫娴/摄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零售店里,雷秀娇用工匠的智慧搭建了一座文化之桥。她将商业经营与文化传承完美结合,用“一店双营”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从店铺里的香袋展示,到工作室的技艺传授,再到面对游客的文化讲解,这位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千年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曾紫娴)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