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化校地协同实践,7月22日至2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赴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开展以 “陶竹共兴,明月新韵” 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中,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文创工坊和村民家中,通过非遗技艺传承、智慧农业调研、文旅融合创新等行动,用青春视角探寻这座 “全国文明村” 的蜕变之路。
图为队员们在实践结束后与村长的合影
文创为魂:陶艺与蓝染的文化传承
曾是传统农业贫困村的明月村,如今凭借 “文化 + 生态” 的发展路径焕发新生。实践团队首站探访了标志性的明月窑 —— 这座被陶瓷爱好者发现并修复的百年古窑,不仅承载着邛窑文化记忆,更是明月村文创产业发展的起点。“站在古窑前,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传承千年的匠心精神。”实践队员张庄青在实践记录上写道。在这里,传统制陶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衍生出茶具、摆件等文创产品,为村庄注入持续活力。
图为实践团队听关于明月村的介绍
在蜀山窑陶艺工作室,中国工美大师李清向队员们展示了高温三彩技艺,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魅力与影响力。数年来李清始终坚持公益培训,逐渐培养了村民们对陶艺的兴趣。他日复一日的坚守,不仅仅用 3D 打印技术优化了陶艺生产流程,更让千年邛窑技艺在村民心中扎根,悄然提升着整个村子的文化精神面貌。队员们积极参与其中,协助组织培训活动,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的瞬间,为传承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为李清老师与队员交谈
返乡青年罗丹的蓝染工作室里,团队体验了板蓝根染料制作扎染方巾,虽然初次尝试的队员因捆扎力度不均导致图案模糊,但这次经历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手工技艺需要耐心积累”的真谛。罗丹工作室主打 “竹元素 + 蓝染” 的创新设计,团队协助搭建了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拍摄短视频展示蓝染的制作过程,大大拓宽了销路。从陶土到染布,传统技艺的传承跨越百年有了更年轻的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蓝染工艺
生态农业:从茶园到果园的深度探索
“原来茶叶从采摘到炒制需要这么多工序!”实践队员范宇涵在茶园里弯着腰学习采茶技巧时感慨道。团队深度融入乡村肌理,在 3000 亩生态茶园跟随村民学习采茶,走访茶农。队员们发现,明月村的茶叶种植不仅注重生态保护,更通过“采茶体验游”吸引游客,带动农产品销售。
图为明月村茶园
与果农的交流则让队员们看到产业转型的艰难。果农张叔坦言:“柑橘打药多,但改种有机茶风险太大。”团队结合调研数据,提出“差异化定价+研学推广”方案:将部分果园改造成“生态种植示范区”,通过学生研学活动宣传无公害种植理念。“大学生点子活,但得考虑我们实际承受力。” 面对张叔的反馈,队员们意识到这一系列建议虽然能增加果农收入来源,但前期投入成本太高。相较于一味追求高收益,乡村振兴更需平衡理想与现实。
图为实践队员与果农交流
未来挑战:青年视角下的乡村赋能
“在村里待得越久,越发现振兴不是简单复制模板。”队长姚玘庚在总结会上分享。明月村独创“外引新村民、内培老村民”的治理模式,通过吸引陶艺大师李清、前主持人宁远等新村民的加入,为村庄带来了现代理念与新兴产业,而老村民则通过合作社参与旅游创业,学习新技能。实践团队走访了许多新老村民,了解了合作社的运作机制以及公益培训平台如何助力老村民掌握新技能。在与新村民王健庭的对话中,团队认识到明月村的成功得益于“自然生长”模式——保留小农经济韧性,以文创为触媒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我们总想快速解决问题,但李清老师十年公益培训才培养出本地陶艺师,这种坚持更值得学习。”
离村前,团队将一周的成果整理成万字调研报告。在报告中,成员们结合在村中实际经历和感受总结出明月村“安居,乐业,家园”的振兴之路,并针对村长提出的“将明月村建设为318国道上的‘诗艺’驿站”的想法,从功能定位到后续运营管理,基于青春视角为明月村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通过驿站建设,将明月村打造为一个集休闲、交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新平台,近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此外,团队还从青年学生群体的视角出发,为明月村的新媒体运营提出了创新策略,成员们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明月村的故事传得更远、更广。村长表示:“学生们的热情让我们看到新可能,尤其一些驿站建设的思路很受启发。”
展望未来,团队计划将这份调研报告作为起点,持续关注明月村的发展动态,与村干部、村民保持紧密联系,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同时,团队也希望将明月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地区,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图为村干部在总结会上与实践团队探讨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实践团队不仅见证了明月村的华丽蜕变,更在亲身体验与深入交流中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平衡点。”实践团队队长姚玘庚总结道,“明月村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文化为根脉、以产业为血脉、以生态为基底,才能让乡村成为既充满烟火气又不失诗意的理想家园。”实践队员们表示,他们将把在明月村的所见所闻带回校园,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